上个世纪美国政府提出智能制造,希望借助此举改造传统工业并启动新产业。
但智能制造蓝图虽好,至今却无法普及,制约因素在于缺少一个跨平台、跨领域、统一的工业大数据平台。虽然企业有着强烈的智能制造转型需求,实现难度却很大。
直到2012年GE提出工业互联网,这种平台技术突破了大数据的制约,完全符合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路径,短短几年之间成为全球风口,而美国更是希望借此机会重塑世界工业格局。
数字化工业,似乎正在出现令人期待的局面。但这几年的实践中,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GE等工业巨头出于盈利考虑甚至开始剥离、出售工业互联网相关业务,国内大量企业的上云意愿也不高。工业互联网在迈向数字化的阶段,出现了瓶颈。
工业互联能为智能制造带来什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向内优化、向外拓展
其实在未万物互联之前,一家制造企业内部拥有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一个是生产制造端的实体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斥着机器、设备以及工业现场总线网络,嵌入式RTOS作业平台,I/O控制模块等等;另外一个则是虚拟的世界,包括了互联网、无线通讯、大数据采集和人机交互等。
而通过IT、OT和CT的互联融合,将工厂的设备、控制器等连接到虚拟的云端之中,以便把工厂现场所取得的各种数据,借助物联网的网关的传译功能,串联起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透过网络上传到云端的数据中心,执行大数据分析,据此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企业的运营效能,最终实现工业互联网IIoT。
纵观当前国内制造企业信息化状况,WMS、EPS、ERP等各种系统其实并不难见,但每一套系统就像一个烟囱或孤岛一样,存在于企业内部,由于没有统一,企业往往很难快速去得到某个具体的信息。
赛迪华南制造创新中心副总耿强表示,“假如产品出现问题,那么从仓储到产线到原材料乃至到最开始的研发,这种产品的质量追溯就是工业互联的一个巨大应用,现有的WMS、EPS、ERP各种数据不对称,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更进一步对于企业来讲,规范产品质量一定意义上可以规范企业架构,也就是说工业互联甚至可以解决一些业务沉淀问题。
宾通智能CEO龚超慧表示:“在实际的产线应用上,现如今的制造业越来越呈现出柔性制造的趋势,订单表现为小批量、多批次,企业很难进行整厂自动化改造,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将各种自动化设备、信息端口连接起来,达到一种智能排程应用,这就是工业互联的一大应用。”
除了面对企业内部的优化流程,对外工业互联网通过平台数据,延伸到生产制造的前端和后端,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的商务管理及客户关系系统的进一步的融合分析,打通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实现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创新,实现智能制造之外实现企业的外部价值。
例如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得到某些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对整个产线进行合理的、柔性化的生产改造;通过传感器、RTID等工业互联网的工具打通售后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把有形的产品与无形的服务结合在一起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
博泽亚洲物流规划经理章永辉表示:“汽车零部件的供应链环节众多,涉及大量供应商、客户及公司内部环节,包含大量的实物流和信息流,所以物流自动化必定与智能化相辅相成,实现供应链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按部就班的发展与垂直领域的赋能
诡异的是,工业互联网如火如荼,但熟悉工业现场的业内人士却都很冷静。
首先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但其实中国自动化还没走完。海康机器人华南总经理陈少俊表示:“以仓储物流为例,我国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在一些规模较大、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如烟草、医药、汽车等行业,其仓储自动化普及率均达到了40%左右,远高于国内平均的20%。而对比发达国家80%自动化仓储普及率,确是远远不及。”
《中国制造信息化指数》研究指出,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在工业2.0到工业3.0之间参差不齐。举个例子,华为作为中国最好的制造业公司之一处在工业3.0阶段,作为德国自动化标杆的西门子安贝格工厂处在工业3.5阶段。
而从工控细分领域的普及率来看,核心工业软件普及率ERP最高,达到69.7%;制造执行类软件应用程度较低,MES普及率仅为 23.3%,综合来看,自动化、信息化还未普及,智能化为时尚早。
其次工业场景与商业场景存在巨大差异,业内人士表示:“工业现场对智能产线的首要要求是稳定可靠。IT只是实现智能化的工具,Know-How仍然是在工业本身,每个垂直的工业行业都有它们的应用Know-How,这些都是工业界人士积累了数十年的宝贵经验。”
如何赋能到具体的垂直行业,将是未来几年工业互联网的重中之重。其实从近期的融资事件来看,有着垂直领域明确思路与案例的初创企业更能得到资本青睐。
例如聚焦企业安全的长扬科技;面向机器人焊接和机加工等领域的展湾科技;聚焦于医药行业的明度智慧等等。
智能制造风口现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从表面论述看各有侧重,一个侧重于工业服务,一个侧重于工业制造,但究其本质都是实现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具体就是个性化定制及服务延伸化。
两者更是相辅相成,一方面,智能制造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支撑,为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机器互联目标提供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等设备服务;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包含的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促进装备的智能化升级。
工业机器人因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更是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底层设备之一。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卢彰缘表示:“虽然目前工业机器人的产销出现随着下降,但是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推动下,未来工业领域的需求将不断复苏。”
“企业需要进行工业转型,智能制造便是下一个工业制造的风口。而工业互联网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