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发展方兴未艾,其呈现出的制造业服务化、定制个性化、组织去中心化、制造资源云端化的特点,将给制造业的岗位设置、经营业态、管理模式、决策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智能生产方式导致的岗位设置变化,特别是“机器换人”的快速发展,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以加工、制造类型为主的技能型低端岗位带来巨大冲击。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经受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智能化冲击。在大量低技术含量岗位消失的同时,依托于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应运而生,如智能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岗位,及基于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软件服务、数据管理、测试验证等岗位,正在形成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正处于智能制造革命的风口浪尖,原有基于传统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果不尽快抓住机遇进行调整,必然落伍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面对智能制造浪潮,高职教育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适应制造产业高端化,调整专业服务面向,突出高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的高端制造业。从专业领域来看,十大高端制造业所对应的专业大类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等;在其中的装备制造大类中,高端制造业又涉及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铁道装备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航空装备类、汽车制造类等所有专业类别及其专业。
可以看出,智能制造必将对专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将带动产业岗位、材料、技术、工艺、管理等要素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将对职业岗位的方式、内容、方法、工具带来质的变化,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的高职教育专业在外延、内涵上也将因之而变化。
表现在专业的产业服务面向上,将由原来服务传统制造业向服务高端制造业转变。如机电设备类、铁道装备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航空装备类等相关专业,要顺应产业与产品的高端化,向十大重点领域的高端、智能制造业调整。
表现在专业的岗位服务面向上,将由普通机械设备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岗位向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的相应岗位提升。如数控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等专业,要分别针对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岗位,培养适应高端制造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生产过程智能化,融合智能制造要素,突出融要求
《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必须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智能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智能技术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需要新型传感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建模与仿真技术、工业互联网等多种关键共性技术的支撑。
满足智能制造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备多种能力的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原有适合培养窄口径、专门人才的专业细分培养模式,将不再适应智能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可集聚多个具有内在关联性专业的专业群培养模式,则更加适应培养要求。这就要求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调整培养方向,依托并拓展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由专门化向复合型转变。
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传统工科专业必须融合智能制造技术要素,交叉综合自动控制类、信息工程类、通信工程类、网络工程类、系统工程类等不同学科专业,注重发挥专业群集聚作用,才能培养跨学科、跨专业、掌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机械制造类专业必须通过交叉融合软件工程类、信息工程类专业,培育与设置机械设计制造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虚拟仿真设计类等交叉性专业,才能适应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生产系统管理等智能制造工作岗位需求,实现具备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或PDM(产品数据管理)等工业设计与信息技术交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对接智能业态新兴化,培育设置智造专业,突出新要求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我国将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给传统产业和岗位带来冲击的同时,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新的智能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等新的智能产品,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新的智能技术,工艺仿真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等新的工业控制、业务管理、数据管理软件,以及参考模型、标识解析等基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信协议与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等新的智能标准。这些由智能制造带来的新的新兴产业、装备产品、技术工艺、软件标准等,必然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进行支撑。
职业院校应积极适应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最新高职教育专业目录增设前沿和紧缺专业,如智能控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根据智能制造衍生出的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开发智能制造新专业,如服务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及管理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以尽快适应智能制造对于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
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调整与设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的内涵要素、规律特征、路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提升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为智能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