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是当下社会分量最重的“热词”,而每当提到《中国制造2025》,还少不了“智能制造”“互联网+工业制造”以及“工业4.0”等这些关键词与之“相伴”。这些词汇之所以能被冠以“热词”和“关键词”,其背后无不与恢弘的时代大背景有着密切关联,那就是中国工业的巨大变革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可谓是工业强则国家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正是基于此提出了“四大制造”的目标,分别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性制造和优质制造。而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它给中国制造业追赶处于发展前列的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业提供了机会。我们如果抓住机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结合起来,就会大幅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但是问题来了,一个严肃的社会性大课题摆在了所有关心制造业发展者的面前——“机器换人”。每每提及“机器换人”或机器抢夺工人饭碗时,便会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热议、社会争议。的确,部分岗位必将被机器人所取代,这也是全球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那么,“机器换人”是否意味着工人真的变得不再重要、没有用了呢?“机器换人”究竟是一个拉式需求,还是一个推式需求?究竟是“机器换人”导致了一线工人下岗,还是因为找不到一线工人而寻求“机器换人”呢?《经济观察报》的分析答案是后者,中国多地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进行“机器换人”,背后是当地工业人才严重不足、企业极力争抢技术工人的现实。
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屈贤明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的“智能制造”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现在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应对一些环境、招工难等问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也就是“机器换人”正在成为趋势,这将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这位专家还认为,中国有很多产品讲究精雕细刻,但一遇到大量生产,质量就出现问题,所以世界上认为中国制造是中低端制造,如果用机器代替人的重复劳动,就能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那么,狼真的来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所谓的“危机”来了不假,但来的不是狼,还是“人”,因为换人的机器简称为“机器人”,所以不必惊慌。且不说智能制造还需要人的辅助,仅“一线工人供给缺口正在加大”这一社会问题依旧困扰和束缚着众多企业的做大做强。
中国一线高技能工人的严重不足,才使得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产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歪打正着”地助推着工业制造的时代创新和历史变革。早在5年前的2012年,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劳动力增长率开始下降,人力成本开始攀升,这样的人口供给缺口也是加速智能制造发展步伐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无论业界如何聚人力、斥重金培育新型工人,大多数技术工人需要在工厂中接受前辈3~5年的教导才能正式加入工作团队。可赞的是,虽然艰难且漫长,但是只要坚持做了,就会有个“接续红利”的收益链条在转动。笔者日前喜闻河南省濮阳市工会开展的工人技能大比武、长葛市工会选树的“智慧团队”活动,就是培育智能制造大“集群”的具体行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工业发展进步到何种程度,都离不开人的因素。
智能制造不是狼来了,即便非要把“机器人”比作狼的话,我们也当要学会“与狼共舞”。中国电梯占全世界7成、家电占全世界9成、空调占全世界8成,就连长期受到诟病的中国机床也占全世界的3成。与这个保有量相比,我们“智能工人”的缺口还很大,切不必惊悚“智能制造”会把“人工”统统裁掉的“江湖流言”。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