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体系全部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并进入了实施阶段。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时表示,“实施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种装备、工业产品的需求。”
规划的实施,代表着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制造业成本上升导致国家工业空心化,在发达国家已经很常见。现在全球宏观经济都不好,发达国家想要让制造业回迁,创造就业创造消费,高昂的劳动力成本是个迈不过去的坎。所以像德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强国提出了“工业4.0”这个概念。核心就是要发展AI(人工智能)技术,以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代替大量的的人力劳动,从而摆脱劳动力成本过高的劣势。你的制造业成本比新型市场国家低了,制造业自然也就搬回来了。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需要提出“中国制造2025”。
这里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既然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都是要以智能化生产代替大量人力劳动,那不是会造成更多劳动人口失业吗?怎么会促进就业呢?
这个问题我们以美国为例,特朗普从上台前就一直说要让美国制造业回流,确实也起到了效果,比如本来想在墨西哥建厂的福特、丰田把工厂建到了美国。比如去年国内传的沸沸扬扬的曹德旺在美国建厂。甚至特朗普还以高额关税威胁苹果,想要把中国的苹果手机组装业务回迁到美国本土。
但实际上,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就已经非常接近充分就业的状态。2016年美国平均失业率维持在4.8附近,每小时工资增长率也很可观。甚至曹德旺在建厂后还吐槽当地的劳动力状况“工人太难招,只能招我这个岁数(70岁)的了”。
这也反映了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尴尬状态,把制造业迁回来了,你真有那么多的适龄劳动人口吗?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让发达国家的劳动人口减少,导致招不到合适的工人,这也是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
所以不要以为德国吸纳那么多难民纯粹是为了做慈善。难民大多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吸收这部分人进来对改善本国的人口结构是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的限制移民政策被反对的那么厉害的原因,没有移民,你把工厂迁回来都没人去工作。按照人口结构来说,美国还算比较好的,但仍然需要移民,欧洲和日本的老龄化则更加严重。
发达国家是这样,我们国内的劳动力情况实际上也不容乐观。8090后是社会当下的主力,这代人也是实施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第一代。也就是从这一代开始,年轻的劳动人口开始逐渐减少,社会人口结构呈现一个梨形的状态。
到2025年,90年出生的人35岁了,00年出生人也已经25岁了。我们最具优势的人口红利马上就要消失了。我们还没富起来,就要面对老龄化,制造业外迁这样的问题。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我们迫切需要让制造业转型,需要供给侧改革,最终我们需要一个中国版的工业4.0。
这就是“中国制造2025”
当然几乎所有的转型和改变都伴随着痛苦。“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都是以AI(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用机器来代替大量的低端人工岗位。不过并不一定意味着大量劳动人口失业。但一定会淘汰一大批学历不高,或是没有能力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智能制造的工厂也需要人来操作,这种转变会倒逼制造业劳动人口素质提高。但相应的,一直为我们诟病的中国蓝领极低的薪酬福利也会有很大提升。
生产效率提升了,员工的工资更高了,但是由于总体人工成本的降低,企业的利润更高了,产品的价格更便宜了。就像笔者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小男孩的爸爸,本来以为糖果厂买了更自动化的设备自己会失业,没想到设备买来后,自己不但工作没丢,反而工资更高工作更轻松了,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一间扭扭歪歪的小房子里挨饿。
这就是技术革新给基层劳动者带来的好处。
当然“中国制造2025”觉不仅仅只有技术革新这么简单。参考德国的工业4.0计划,这个还在规划的未来中包含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体系,产品供应模式和新的利润分配模式。员工需要的不再是“勤劳和秩序”而是“激情和创新”。企业的产品信息集成在一个智能服务平台上直接和客户对接,省去了效率低下的层层经销商,实现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的直接对接……这些看起来还颇具未来感的生活方式现在技术上已经能够实现,它所带来的变革将不会止步于技术层面。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