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新制造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湖南、湖北、广东、山西四省纷纷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在研发和应用两端共同发力,走出了一条适合本省产业发展的特色智能制造之路。
智能制造高潮迭起 南北东西产业布局各有千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的新制造业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以智能制造工程为抓手,在研发和应用两端共同发力,加快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其次要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和应用优势,开展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应用试点,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在这一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南北东西四省先后迈上了智能制造的高端制造之路。
湖南
近年来,湖南根据自身产业特点,编制了《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4大标志性工程建设规划、7大专项行动方案、12大重点产业,启动了12个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引导目录,为湖南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提供多层次的创新力量。
当前,湖南省的智能制造事业主要包括汽车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及智能装备三大部分。经过精心布局谋篇,湖南新能源汽车在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则是湖南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一环。作为制造业的核心,2015年湖南省装备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91.6亿元,成为湖南省首个万亿元产业。装备工业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部分技术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化转型大势下,湖南智能装备生产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的价值链体系正在形成。
湖北
“十二五”以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湖北省一直坚持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工业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到第7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12月13日,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加快推进湖北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战略合作协议,工信部将支持湖北开展各类区域性试点示范,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省。作为老牌工业省份,湖北省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不断在云计算产业、智能制造、3D打印等领域进行突破,并进入全国制造业前列。
现如今,湖北省与国家工信部深化战略合作,将创建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可见,在2016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稳步推进,湖北智能制造领域不仅亮点纷呈,还取得了重大成果。智能制造、3D打印产业、云计算等重点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数控高档机床、汽车、农业机械等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广东
广东佛山是中国制造业重镇,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为特点的内生式发展道路。然而,在当前内外部经济大环境下,佛山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为此,佛山抢抓省委省政府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机遇,以发展机器人、3D打印、“互联网+”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抓手,推进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在广东省的统一部署下,佛山正围绕建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创新引擎、华南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中心、粤桂黔科技产业合作的桥头堡”三大定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发展。 为加大传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佛山还专门出台并实施了《佛山市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15-2020年)》,加快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企,形成了“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良性发展态势。
山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进“山西制造”振兴和“互联网+”行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目标。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山西省制造业骨干企业普及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形成亮点和特色;全省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企业等示范标杆;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工业云企业用户数量、库存周转率、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新产品研发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8%;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并提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山西省制造业基础与资源优势,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培育新常态下“山西制造”振兴升级新动力,提升山西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这一发展理念。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