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外先进造船企业正处于由“工业3.0”向“工业4.0”推进的阶段。日本、韩国等国的先进造船企业普遍使用了数字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精益生产等技术,实现了厂域空间全网络覆盖以及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智能单元向智能生产线推进,为建成智能船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之下,国内船企在数字化、自动化、精益生产等方面基础薄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少数骨干企业在物联网、智能单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国内骨干船企总体还处于“工业2.0”阶段,正在向“工业3.0”迈进。
爬坡迈坎 短板亟待补齐
船舶行业先进制造技术专家组组长林忠钦院士表示,我国船舶工业造船技术与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二是船舶建造装备与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三是造船过程管控缺少有效的数据支持;四是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集成度低。在船舶建造装备方面,我国船企在切割、成形、焊接、涂装等作业方面基本以机械化、半自动化为主,而日韩船企基本已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在打磨作业环节,国内大多数船企还采取手工作业方式,国外船企已采用了自动化装备。此外,生产流水线作业与日韩船企的差距更加明显。在钢材预处理、型材切割、管子、T型材、小组立、中组立、拼板、平面分段、曲面分段建造过程中,日韩船企已经实现智能自动化流水线及数控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而我国还处于刚性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或者一站式不流水作业的阶段;同时,在中组立焊接方面,国内船企基本上是手工作业,而国外先进船企已实现智能化焊接。目前,日韩先进船企建造自动化率可达68%,甚至更高,但国内骨干造船企业焊接自动化率最高仅为20%左右。为此,我国船企在推行智能制造技术方面,需对标找差,补齐短板。
打造船舶业智能车间 加快智能制造技术推广
放眼全球,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日本积极推进切割加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涂装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在船企的应用,构建“中间产品”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提高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韩国制定了“三步走”的船舶智能制造和船厂发展规划,特别重视信息集成、基于物联网的全要素实时监控、虚拟与物理船舶制造系统融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欧盟国家在扎实的造船工业基础之上,以全面数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平台为支撑,组建模块化、专业化合作生产的动态联盟,保持在高人力成本下的竞争优势。展望未来,我国船企在推进船舶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建造技术,还需要在工艺设计、建造装备、信息技术集成等方面全面发力。
分步实施 打造智能车间
结合当前船企在数字化工艺设计、建造水平以及生产车间智能化方面的现状,林忠钦建议,我国船舶工业在推进船舶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可通过“三步走”方案,分步实施、逐渐推进。第一步,到2020年,建成智能车间,使造船效率和质量水平接近日韩船企;第二步,到2025年,实现全面信息集成与大数据应用,构建数字化虚拟船厂,并形成智能船厂应用示范与模式,建成智能船厂,促使造船效率和质量水平赶超日韩;第三步,搭建船舶智能制造联盟,引领技术进步与创新。
具体而言,在智能车间建设方面,要构建数字化工艺设计与数据库,实现建造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同时,要实现车间建造过程全要素的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与管控,提升车间管控的实时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全面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构建支撑智能车间建设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完成智能船厂推进的整体方案设计、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打造造船全过程实时智能管控的信息感知基础。
针对当前国内船企切割、成形、焊接、涂装等作业基本以机械化、半自动化为主的现状,林忠钦建议,船企在实现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要重点做足、做实四方面的“功课”。首先,要重点推进关键零部件智能加工,实现曲板、肋骨成形、管子等加工数控化、智能化,提高建造效率与质量;其次,重点推广智能焊接工艺技术、建造质量在线监测技术等的应用,支持国产化造船专用焊接机器人开发与应用,提高船企智能化焊接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再次,不断扩大生产自动化装备及生产线应用,实现各类小组立部件、平面分段、曲面分段、涂装等的专业化、自动化、柔性流水式批量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最后,积极投入物流自动化装备,引进自动导引运输车、搬运机器人、自动分类等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提高造船企业物料、部件和分段等的装卸、输送能力及效率。最终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建造质量和效率,显着改善劳动作业环境,减少人员健康损害。
林忠钦表示,在打造智能车间的过程中,船企除需解决车间层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基础平台问题外,还需具备行业整体推进的总体设计、标准体系以及全过程信息感知等基础条件,为进一步推进智能船厂建设打下基础。
多方合力 共建智能船厂
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船企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林忠钦表示,船舶工业推进智能制造要通过在智能造船的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推进一批核心装备的研制和普及应用,建立若干示范性企业,使关键造船指标赶超日韩。因此,他建议我国船舶工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重点引领,有序推进,全面提升我国骨干造船企业的智能制造技术水平。
他指出,一方面,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可通过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船舶工业智能制造的推进,通过实施高技术船舶科研专项、智能制造专项以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形成有机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快我国船舶工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步伐。另一方面,船舶企业要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到2020年之前,重点企业完成自动化补课,构建中间产品专业化流水生产体系,推进精益管理;骨干企业在补课基础上,普及数字化工艺设计与数据库,夯实智能制造集成基础;引领企业在补课、普及基础上,重点开展智能车间的试点示范工作。此外,要推动产学研合作攻关,整合船舶工业重要资源,搭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平台,研究突破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支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与新模式应用。
除此之外,船舶企业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孵化一批提供船舶智能制造核心装备、系统解决方案的支撑性企业,及时归纳总结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推进工作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实用性和行业可推广性的研究成果,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在造船设计、生产、管理各领域推广精益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支撑企业效率与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推进船舶智能制造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