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低水平扩张、低效益运行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先进的精益管理、敏捷制造模式和6σ、5S(6S)管理方法未能推广应用,有的应用了也未很好坚持。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在低层面,与“两化”融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值仅为10万元/人·年。销售利润在5%左右徘徊。轴承钢材料利用率一般水平仅达5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达0.64吨标煤。
(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长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的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质没有解决,致使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没有好转。CR10、CR30长期在30%、45%左右徘徊。
行业生产集中度有关数据统计
(三)缺少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原有的行业归口科研院所企业化,致使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缺失。同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全行业还未实现由技术模仿和技术跟踪向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的转变。30万名员工的行业仅获专利授权1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只有100多项,还有相当部分不是核心技术的专利。有关滚动轴承的40多项国际标准,没有一项由我国轴承行业主持制订或参与制订。
(四)品牌建设进步较慢
由于企业长期以来重“硬”轻“软”,重产能扩张,轻软实力的积累,造成以核心技术、主导产品、管理能力、营销能力、融资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等软实力支撑的品牌建设进步较慢。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在做产品→做销售→做营销→做品牌的发展道路上,多数企业还处在做销售的阶段,优势企业也只是刚进入做营销的阶段。
(五)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准入门槛低,又缺乏退出机制,一大批达不到经济规模、缺少技术支撑的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以低价策略挤占普通轴承市场,使一些大型企业也身不由已地卷入价格仗,造成了国产轴承在国内外中低端市场上的同质化恶性竞争。
由于轴承精度、性能虽能达到或接近主机用户要求,但稳定性、一致性不够,寿命和可靠性有较大差距或未得到验证,因而下列领域的国产轴承还未得到用户认可,全部或绝大部分依靠进口:高速动车组轴承、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轴承、引进的高速度、高精度冶金轧机配套轴承、包括盾构机在内的大型施工机械轴承、高速度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等等。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