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之后,“工业互联网”备受市场关注的又一个热词。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最新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约为640亿美元,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14亿美元,五年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39%,其中又以亚太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最高。
爆发前景与骨感现实
面对偌大的市场蛋糕和增长潜力,国内外企业纷纷卡位工业互联网之战,样本企业中既有老牌制造企业、移动运营商等传统巨头,也有来自互联网领域和创业公司等新兴参与者。其中,美的集团、海尔、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巨头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解决方案、应用落地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布局和研发都正不断升温。
从时间上来看,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诞生于美国。2012年,以美国通用电气企业GE为代表的企业确立了工业互联网道路为制造业升级路径。2013年4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
从去年年底开始,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始成为我国政策的新焦点,来自国家层面的消息不断利好。《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密集出台,业内预计工业互联网将迎来爆炸性增长。
实际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整个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密切关联。据行业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随着人口红利的衰退,技术驱动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生存关键,当消费升级愈演愈烈,下游用户对工业产品的个性化、供应效率、周转速度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各类产品迭代速度也会加快,这都会倒逼整个产业对工业互联网产生更多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多个巨头纷纷入局加码布局工业互联网。
早在去年的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云正式发布了“ET工业大脑”项目,希望通过数据、算法对传统的工业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样在去年,富士康集团开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探索将数字技术与其 3C设备、零件、通路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结合,向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公司转型。
“美的版”成转型借鉴
在负责美的“M·IoT”项目的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看来,工业互联网并非狭隘的“设备联网”或 “机器换人”,由于涉及研发、订单、计划、制造、采购、品质、物流、客服等一系列长链条的管理,对于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制造业知识、软件以及硬件缺一不可,但水平的高下,不仅要看三者的实力,也取决于协同的程度。张小懿进一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从家电企业向科技集团的转型目标,美的这几年延伸性地布局了软件、机器人及自动化、智能物流以及IoT等领域,并基于这些基础开始建设美的工业互联网。尤其是近两年相继收购了德国工业4.0标杆企业库卡机器人,以及以色列运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创,这使得美的不管相较同行企业的智能化布局,或者面对来自互联网的竞争对手,其真正切入机器人产业,懂得控制和操作系统,摆脱了传统制造业“硬件优于软件”的桎梏,无疑更具备工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和工业优势。
目前国内外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大都处于持续不断投入和探索过程,但如何避免成为噱头,实现落地则成为行业难点。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注塑工厂、“磁控管黑灯工厂”、南沙无人工厂等项目,均展现了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牛刀小试”的落地应用成果。
“黑灯工厂,即便把灯全都关了,里面所有的信息,包括用了什么参数、品质情况、效率情况,每个机台的设备运作情况等都能实时完全掌握,是一个全新意义的全自动化工厂。同时包括跟供应商进料,通过供应商协作云也全部连接起来,供应商知道什么时间点必须把料送到我们的哪一个卸货台上,他都非常清楚。” 张小懿向时代周报记者描述道。
张小懿分析,要解决传统制造业的典型挑战,归根结底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企业的敏捷和精益水平。由于工业互联网可以把实体、信息、业务流程和人员连接起来,借助数据分析、优化决策,所以降本、增效、保质成为可能。张小懿向记者谈道,美的已有的差异化优势和落地的应用方案,能让中小企业也享受到整个工业互联网升级和智能制造升级所带来的好处,进而提升竞争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