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工业机器人进化论:从解放双手到智慧大脑

许多制造企业已不满足于此前的自动化效果,甚至不满足于只是自动化,希望再升级或高起点改造。这倒逼机器人企业加速创新,尤其是寻求云、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赋能。由此,这场生产变革也逐渐以整条智能生产线、整个智能车间乃至智能工厂的涌现作为新落脚点。

未标题-3.jpg

梁瑞生所在的企业里摆着一条小型化的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只要有人来参观,这条生产线就会被开启,演示着如何用机器人自动组装和包装电饭煲。每次打开,都可能会给这家位于广东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带来一张新的订单。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从2015年起开始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一批制造业企业相继加速向自动化生产转型升级,以抵御人口红利的日渐消逝。这也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并且在市场力量和地方政府“以需引供”策略的作用下,内培外引了诸多工业机器人企业,进而成为国内主要工业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目前,这里活跃着超过500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3年多来,这场轰轰烈烈的转型探索走向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广东制造业重镇佛山调研发现,巨大的需求仍为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创造着充沛源动力,但与早先不同,需求开始向层次更多、水平更高的方向进化,这也给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进阶”带来了极大刺激和引导。

最鲜明的表现是,许多制造企业已不满足于此前的自动化效果,甚至不满足于只是自动化,希望再升级或高起点改造。这倒逼机器人企业加速创新,尤其是寻求云、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赋能。由此,这场生产变革也逐渐以整条智能生产线、整个智能车间乃至智能工厂的涌现作为新落脚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关键逻辑是,需求端驱动力正从过去解决场景问题的基础上转向效率提升。这种过渡有必然性和必要性,更高效率才能吸引更多企业转型升级,但与之伴随的高投入压力,需要加速构建相应体系帮助支撑和化解。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

一组数据描绘了近年广东工业机器人“跑步”进入车间的热闹景象:2016年广东新增应用机器人2.2万台,总量超6万台,保有量约占全国1/5;2017年这一数字增至8万台左右,而按计划到2020年末将达30万台以上。

不过,某种程度上,广东工业机器人应用正迎来关键的“中场时间”,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已完成了初步的自动化改造,但如何有效发挥改造的效用,进而支撑进一步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佛山市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卫浴陶瓷行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当前,该企业正致力于加快研发一套智能制造管控系统,并将基于此的工业大数据服务视为其未来盈利重点。

“这一块业务未来可能要占到40%。”该企业总经理秦磊说,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战略布局,直接原因是需求巨大。他发现,近年随着机器人应用加速,企业随之又面临新痛点,产生新的需求,“很多企业都安装了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但稼动率(一台机器设备实际的生产数量与可能的生产数量的比值)并不高,很多老板抱怨说没有达到自己最早的预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秦磊跟很多客户交流后发现,首先,企业应用能力还不足,导致改造效果很难完整发挥,比如一出现故障就要维修很久;深层次来说,很多企业现有改造还比较基础,有待进一步升级优化。

这两方面原因存在交织,新鹏希望通过上述软件帮助企业解决现有机器人使用问题,让改造效果充分发挥,继而为进一步升级铺路。

这套系统依托密布在设备上的传感器采集数据,以故障为例,系统可瞬间定位故障点,并精确引导后续维修,整个维修过程将处于高清摄像头监控下,并通过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功能,判断维修中零部件、工序是否正确。

“这其实就是从自动化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了,更反映出从机器人替代人工到替代大脑的发展趋势。”秦磊说,哪怕有机器人,传统企业最大问题依旧是“跑冒滴漏”,需要在现阶段及时有效解决。

“否则几百万买回来的机器人效率只有一半,哪个老板受得了?谁还会继续投入?”秦磊说,现在很多制造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机器人不能像过去的设备一样买来就行,需根据自身情况一点点完善,重新建一个体系来兼容。

其实,这种新需求还不只集中在存量市场,更直观体现在增量市场。上述梁瑞生所在的广东利事丰机器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聚焦于小家电领域,该企业近年业务调整为以整线、整车间和整厂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重点。

作为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助理,梁瑞生说,这方面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客户开始要求该企业从车间设计,甚至新产品设计环节就介入,以更彻底、全面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这样确实整个自动化效率会明显高得多”。

“现在很多顾客不会只想买几台机器去替代人工,甚至不仅要自动化,还要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梁瑞生说,为此,该企业迅速通过整合其它诸如大数据系统供应商等关联资源,加快集成研发响应需求升级。目前,该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自动化率从30%起步,逐步优化到50%。

梁瑞生说,这些项目多是一些企业因扩产而建的新车间、新工厂,如珠三角一些企业在内地新设的生产基地,“一上来就高水平高起点,不走老路”。

完善金融支撑体系

从调研情况看,新需求日渐明朗,同时工业机器人企业正纷纷加速技术研发创新以应对新需求,但现实中,供需对接仍有掣肘。

首先是成本问题。事实上,这些进行了一定程度自动化改造的企业爆发出的新需求,直观地突显了制造业企业迈向智能制造需持续性投入的特征。

比如,上述新鹏机器人拟推出的智能管控系统,秦磊说,每套收费或是每月数万元,“相当于多几名员工的开支,如果能想明白,企业应该不会觉得贵”。

这只是一套软件,而在整个升级过程中,可预见的投入并不局限于此。以利事丰的整线、整厂项目为参考,随着完整度和水平提升,价格不菲。梁瑞生说,该企业目前单个订单已达千万量级,“一个订单顶过去一年的销售额”。

可问题是,无论是已尝试自动化改造的企业,抑或更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企业,这其实是一条生产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得不走。

“这就跟买房一样,都想买,但不是谁都有钱能买。”秦磊说,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很难一口气拿出数百万、上千万资金进行升级投入。

当前,对于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最为迫切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为主体,但它们长期面对着融资难困扰,资金能力有限。同时,此次调研中,许多业内人士反映,尽管广东近年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出了资金补贴和金融支持等多方面政策,如佛山的机器人融资租赁服务,但力度仍不够。

“机器人融资租赁很难通过。”秦磊说,该企业此前专门推出一款适合融资租赁的标准化机器人产品,但操作中多数客户无法通过银行审核。银行考虑风险可以理解,但其实这方面风险并不大,“机器摆在那里,不行就收回再卖再租”。

对此,包括秦磊在内的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应在进一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对企业智能制造升级的金融支撑体系。

此外,数字化、信息化方面的改造,则在安全问题上给企业造成隐忧。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家电领域机器人生产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当前也正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展开布局。不过,该企业总经理赵伟峰说,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进展很快,趋向成熟,但面对顾客需要突破两点:一是确保数据上云之后的安全;二是还要让企业能够依托数据获得更多增长服务。

“我们已经和一些客户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也看到政府在大力推动,会有一些进展,但可能需要5-10年的积累和营造才能普及。”赵伟峰说。

整体而言,多家受访企业表示,尽管广东已成全国最大市场,当前也极为活跃,但其实潜能并未完全激发,未来在技术、成本和趋势共同作用下还有很大空间,包括中美贸易摩擦也会加速一些制造企业应用机器人,降低成本。

对此,企业普遍采取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紧随企业需求升级做探索和布局,另一方面寻求进入更多细分行业或对接熟悉行业的上下游。

“即便我们现在服务的几家卫浴行业的龙头企业,升级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秦磊说,同时该企业已在五金、3C等行业展开布局。

赵伟峰则表示,该企业一大发力重点将是在家电产业链上下游加大探索,家电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是个巨大市场,并且目前基本没动静,值得开拓。2016年该企业销售额为8000多万,而今年预计将达到5亿元,后年目标是10亿元。

不过,秦磊提醒,从某种程度上看,机器人并不是全能的,尤其是结合中国门类繁多、情况复杂的制造业来看,一些大规模企业同时生产十几种乃至数十种产品,一种每年销量可能只有几万个,怎么改?改哪里?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ABB推出GoFa™协作机器人系列两款新品
  • 23-07-31
  • 重工行业案例 | 3D视觉引导技术助力企业重塑生产力
  • 23-07-31
  • 海克斯康受邀出席202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
  • 23-07-28
  • FANUC助力广日电梯,打造行业标杆数字化车间
  • 23-07-28
  • 库卡125周年庆典圆满举办,近400位政商学界人士出席
  • 23-07-27
  • ABB重磅推出四款节能型新品
  • 23-07-24
  • 力劲携一体化压铸技术方案亮相第6届中日韩智能制造大会
  • 23-07-24
  • 2023年汽车高质量发展智造论坛|力劲分享一体化压铸技术及应用案例
  • 23-07-21
  • 活动现场 | 刀具公司带来的数字化转型
  • 23-07-21
  • 蔡司与东南大学成立蔡司—东大智能精密检测应用科研中心
  • 23-07-21
  • “湘”遇长沙,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第二站圆满落幕
  • 23-07-20
  • 詹亚南:海克斯康构建场景化品牌新生态
  • 23-07-20
  • 力劲塑机圆满举办2023年中国智造模塑行业发展沪甬高峰论坛
  • 23-07-18
  • ABB机器人中国区价值提供商大会成功举办:构筑良好合作,驱动体系竞争力
  • 23-07-17
  • 海康机器人:聚焦视觉技术升级,构筑智造生态
  • 23-07-16
  • 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发布!海克斯康上榜
  • 23-07-14
  • 7月18日长沙,“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再起航
  • 23-07-14
  • 2023航空智能制造创新论坛暨“智鼎奖”颁奖盛典全面启动!
  • 23-07-13
  • VisionChina2023上海机器视觉大会现场专访:海康机器人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傅讼宸 先生
  • 23-07-11
  • Keep on Moving | 库卡精彩亮相2023慕尼黑
  • 23-07-10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