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送机器人和3D打印上天的科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登天路上还卧着一只拦路虎——法律问题。为了不让制度成为技术发展的镣铐,外层空间法等相关法律应及早就当前出现的这类新变做出补充和完善。
长期以来,太空运输成本高昂的阴云一直在航天领域盘桓不去,制约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少量的物资从地面送往太空或外星球所产生的费用往往远高于物资本身的价值。因此,人们的思路也逐渐由从地球发射物资向就地生产物资转变。而日益发达的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则为这一想法提供了照进现实的可能性。
机器人和3D打印参与太空物资生产的途径有二:其一,人们将原材料和机器人、3D打印设备通过飞行器一同送入太空,在物资不足时开展生产工作;其二,人们只把机器人和3D打印设备发射升空,一切物资由其就地取材制造出来。前者最适合遨游太空的飞行器场景,后者则显然是为驻扎外星球而准备的。
当前,送机器人和3D打印上天的科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仅2017上半年,北美、欧洲的多个国家就取得了丰硕成果。机器人方面,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开发出了使用3D扫描智能堆叠和平衡不规则形状物体的机器人系统,有望用于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栖息地。
3D打印方面,美国西北大学研制出了以火星尘土为原材料的3D打印工具;欧洲航天局则利用模拟月尘和太阳能造出了“月球砖”,让人们看到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希望。而美国的MadeInSpace公司甚至开发出了机器人与3D打印合为一体的航天器系统,可以建造空间并修复卫星一类的现有空间结构。
技术成果的争相涌现固然可喜,但是在3D打印和机器人上天开工的路上还卧着一只拦路虎——法律问题。由智能制造技术主导外太空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现有的法律体系里与此相关的内容太单薄,很多领域尚是空白。如果法律法规不及时跟进,必然会于无形中阻碍技术进步。
近几年,由3D打印引发的知识产权之争大有遍及全球之势,而太空里或许很快也将上演这种纠纷。尽管3D打印设备在宇宙中制造的物品大多拥有其背后的科研机构授予的专利权,但仍然无法避免一些物品的原型文件是在未经地球上的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打印的。这在有人类宇航员参与的活动中尤其可能发生。太空不属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管辖范围,针对此类侵权行为,该由谁以何种标准去裁决管束,现有的法律显得无所适从。而莫衷一是的状态必将同时伤害3D打印原型设计者与航天业者的利益。
以往,人类的太空探索大多是从外界摄取一部分物质带回地球进行研究,而如今机器人和3D打印是要在太空中进行改造、建设,从无到有增加一些物体,这又涉及到另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法律问题:利用太空资源、改造外星面貌、占用外星空间的权利如何授予、分配和把握呢?
最近哈佛大学正在开发一项技术,研究人员试图使用细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用于3D打印的化合物。该技术未来有望在火星上利用那里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就地制造3D打印建筑。这对于航天科学当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使用火星的二氧化碳资源、占用火星的空间以及由此衍生的所属权争议该由地球上的哪个国家或组织来定夺呢?现在纠结于此或许还为时尚早,但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太空活动的频繁,人类终将不得不正视并全力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不让制度成为技术发展的镣铐,外层空间法等相关法律应及早就当前出现的这类新变做出补充和完善。而在知识产权方面,相对宽松的法律制度无疑会为机器人与3D打印的太空施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