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工业4.0的来袭,已搅乱了制造业这池“春水”,接下来我国制造业该如何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作为以打造工业强国的后工业市场逐渐从过去的“制造”逐步往“智造”升级,传统式工业产业转型之路慢慢苏醒,打造具有技术竞争力的“工业4.0”智能产品,已成为当下我国工业产业链的一项重要命题。
“工业4.0”已成为当前工业制造最具热门的一个话题。它来源于德国,是早些年国家工业制造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观当前我国的现状,还得依靠传统式企业根据本土制造技术开辟中国特色的道路,此未免有些力而不足。而此次工业4.0的席卷,确实值得我国工业制造产业借鉴学习的地方。但对于如何借鉴,如何完成从“制造”到“智造”产业转变,却是一个令人值得冷思量的问题。
为什么引入“工业4.0”?
从当前的国家对外放出的信号来看,“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已被列为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BCG最近两份报告显示,使用工业4.0新技术将让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25%,由此可额外创造6万亿元的附加值,并影响上百万从业人员的工作。其中,包括自动机器人、增材制造、现实增强管技术、模拟技术、水平和垂直系统整合、工业物联网、云计算、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分析等在内的9项数字化工业技术将成为工业4.0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工业4.0的来袭,已搅乱了制造业这池“春水”,我国工业制造将完成新一轮工业变革。
其实,在引入“工业4.0”概念之前,我国之前就已经对工业生产方式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有所准备,包括一些国企或民营企业在这轮改革风到来之前,已经完成了系列概念上的问题。而工业4.0的到来,只不过让这些概念上的问题变得更为清晰、明确。如近年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上海诺倬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就属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已成为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制造装备技术的改造、升级成为企业的转型任务。作为一家以研究高精度、高刚性研发制造的先导企业,自品牌创建之初,诺倬力研发团队就很清晰地认识到,做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数控设备供应商,还不止于此。虽说工业4.0的步伐迟早到来,不如先从自身做起。于是在那段期间,诺倬力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优质的资源设备及技术支持,并以从“制造”往“智造”方向为转型路线,逐步的向行业内先进的产业品牌靠拢学习,并在自有的数控机床设计开发领域,尝试着开发出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且在推动产品创新做了大量工作。
用诺倬力技术研发团队一位专家的话来说:“我们既要抓住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求得新发展。”事实上,目前诺倬力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打造工业4.0自动化生产线,让诺倬力在智能制造时代的转型升级中找到了方向。“随着工业4.0时代来袭,自动化生产几乎成为每家企业的‘首要命题’。”该专家表示,目前诺倬力的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其他生产设备相结合,再加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动化生产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力依赖,提高产品工艺质量,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夯实了一定基础。
此外,诺倬力成立了五轴项目专项研发小组,并将后期的重心放在五轴项目上,自主研发五轴机床,在已有的四轴、五轴机床的技术研发基础上,结合军工、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工艺要求,研发制造更加高端的五轴、多轴数控机床。
新研发的五轴数控机床,有效实现五轴联动,满足从基本加工工艺到复杂加工工艺的多种需求,大大减少了装夹时间,缩短加工时间,加快生产节拍,以往需要经历多次调试、装夹和多台机床设备的加工工序可以在一台机床上完成。
事实上,“工业4.0”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时代。从某种程度来说,在发展“工业4.0”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缺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一种静得下心的理念。诺倬力一位资深老专家认为,中国制造目前亟需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同时也要结合这股趋势,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条件,作出一定性的整改和策略,只有这样真正完成工业4.0自动化的转变,进而形成中国的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磨砺前行,亦在工业4.0浪潮中寻求突破,亦在突破中寻求机遇。上海诺倬力将一如既往以打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数控机床产业链,深入产品加工制作和设计研发,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床品牌,为机床行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