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该如何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随着“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在安徽芜湖落幕,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纵深发展方向也愈加明晰。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机器人产业在我国正处于异常迅猛的发展中。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了6.8万台,超过了整个欧洲市场,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该如何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随着“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在安徽芜湖落幕,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纵深发展方向也愈加明晰。
国产机器人高速增长顶层设计发力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公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国产机器人累计销售近2万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
曲道奎表示,从企业的层面来看,有超过六成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销售量同比增长,特别是部分龙头企业发展形势喜人。企业积极应对用户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销量实现成倍增长。
而从应用领域来看,2016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分布与2015年基本相同。有60.1%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搬运与上下料领域,比重较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94.3%。其中用于金属铸造的搬运与上下料机器人成为了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多的铸造企业使用机器人从事上下料工作,市场需求扩大,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近8倍;码垛机器人和材料搬运机器人增速也分别达到185%和117%。焊接和钎焊则是国产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领域,销量同比增长20.9%,约占总销量的13.8%。此外,用于切割、磨削、去毛刺等领域的加工机器人和压装用装配机器人市场均表现良好,上半年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30%。
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而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Jong-OhPark表示,“去年全球供应的75%是来自于五大市场即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首当其冲的是中国。2016年到2029年,整个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将会达到140万台,呈现两位数的增长率。”
面对这一情况,我国正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朝纵深发展。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近年来,发改委从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市场环境规划上入手,双管齐下,着力解决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下一步发改委将密切跟踪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动向,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率先协同攻关的模式,加快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规划也备受期待。“该专项经费共60亿元,中央财政计划投入20亿元,其他包括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配套资金。‘十三五’在机器人方面的重点专项投入相当于‘十二五’科技部投资的4倍多,‘十三五’一年相当于‘十二五’的总投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说。
大咖献策产业发展唱响“芜湖宣言”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业机器人的‘主战场’就是量大面广的制造业。当然,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这庞大的制造业中有着不同细分行业的具体应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我国的机器人企业更加熟悉中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特点,这是很大的优势。”
但是,在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存在关键零部件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自主创新能力仍急需加强、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隐忧显现、本土企业小散弱的状况仍未改变、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仍待健全等问题。
对此,孙峰表示,“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领域发展的战略部署,今年3月21日,工信部与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五年规划。规划提出两突破、三提升的战略目标,即实现机器人专业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的提升。”
对于如何增强产业竞争力,宋晓刚指出,“标准是我国实施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标准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显示了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的高低;此外,要想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标准也必须跟国际接轨。标准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届大会的主论坛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副组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谢兵兵正式向与会嘉宾发布了三项行业标准:《弧焊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条件》CRIA0001-2013,《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CRIA0002-2013和《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CRIA0003-2013。其中,《定重式灌装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已由国标委审核通过将成为国家标准发布。
此外,“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还发布了“注重产品质量促进行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宣言”(简称“芜湖宣言”),倡议提升质量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恪守国家及行业标准、缔造共赢的检测认证体系、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不断提升中国机器人的品牌形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