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的讨论再次升温,尤其是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当下。环保意识加强、生产成本提高等都推动着“机器换人”的趋势,使用机器人亦是我国产业机构调整、升级的一种必然选择。但是,大规模机器换人会不会带来大规模失业?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现有机器代人的工作比例在30-35%左右,意味着有近7成的工作是机器人是不能代替的。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是汽车业、电子业等需满足产品精度与质量要求的。
科技取代人力已在各行各业有所体现,但实际上大规模的取代仍未发生。但在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完善,更多的机器人需求将得以释放。
在多种因素下,机器换人或不可避免
如今,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困境,随着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全球资本在加速转移。但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发展牵动着国民经济,外部不利因素迫使智能制造改革的进行,如若不然,中国将在这次全球智能制造浪潮中丧失竞争优势。
同时,中国版“工业4.0”——工业化与信息化快速融合也显示出政府对智能制造推进的态度,进而带动各地政府积极出台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支持鼓励政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本土工业机器人公司将获益。
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价格上升给企业带来直接成本压力,促使企业使用机器替代人工;二则是劳动力价格上升预期也推动企业推动机器普及和提升来规避未来劳动力价格继续上升的风险。
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能将工人从繁重或有害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决当前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工业机器人动作准确性高、具有可控的生产能力,可以提高产品稳定性,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加快产品更新周期。
中国版的“工业4.0”的背景下,在制造业面临升级压力和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入快车道。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加之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剪刀差”出现,越来越多的行业将加快推进“机器人替代人”的过程。
因此,2010年后,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大约5.6万台;2015年,市场销量超过7.5万台,同比增长36.6%。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三大主要种类为焊接、搬运、喷涂。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一般运用在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近几年,除汽车工业外,电子、物流等行业的机器人安装数量增长也很快。
不过由于起步较晚,相比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从万名工人机器人保有量来看,中国每万名工人中仅有30个机器人,而世界平均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中有62个机器人。目前日本的密集度是中国的11倍、德国10倍、北美为5倍,中国在增加使用密集度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