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分析显示,自动化和机器人的进展将对世界最贫穷国家产生最大破坏效果,埃塞俄比亚85%的工作岗位面临被剥夺的危险。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2日报道,美国花旗银行(Citi)和英国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尼泊尔、柬埔寨、中国、孟加拉国和危地马拉等国家面临最严重的“过早去工业化”风险。
“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易受自动化影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负相关性。”牛津大学马丁学院技术与就业项目联席主任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CarlBenedikt Frey)说。
报道称,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一周前,世界经济论坛(WEF)表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其他技术变革的发展到2020年将造成全球逾500万人失业。
围绕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辩论迄今聚焦于发达世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2013年的分析得出结论,未来20年里,美国47%的工作岗位将受到自动化的威胁。
然而,该学院的后续分析似乎表明,发展中世界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当前,在农业和制造业等可贸易部门,低收入国家相对高工资国家具有成本竞争优势。
上述研究报告辩称,随着机器人取代工人,低收入国家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丧失这种优势,与高工资国家在成本方面不相上下。此外,穷国当前的低工资水平意味着,它们有更多很容易被自动化、最终将被取代的工作岗位。
“尽管发展中世界的许多工作是可以自动化的,但由于廉价劳动力供应充足,自动化尚不划算。”该报告表示。
报道称,此外,这份题为《Technology At Workv2.0》的报告主张,自动化的崛起和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将鼓励企业把制造业务迁回本国。
该报告声称已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初步迹象,全球供应链碎片化的速度开始放缓,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逆转。报告称,2011年,菲律宾、中国和马来西亚为了出口制成品而在国内市场采购的投入品比例高于2005年。
尽管如此,报告作者主张,北美将成为这一回迁趋势的大赢家。作为之前离岸外包浪潮的主要受益者,新兴市场将成为显而易见的输家。
这一点,加上制造业的效率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度随之降低,都令人担忧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遭遇“过早去工业化”。
表示,更糟糕的是,尽管发展中国家可能比富裕国家更晚感受到自动化的全面冲击,“但在那些消费者需求非常低和社会保障网络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冲击可能具有更大的破坏效果。”
在那些仍有大量小规模农户的新兴国家,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到资本密集型生产的转型会产生问题,尤其是因为农业本身容易提高自动化程度。
“仅仅把工人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未必是通往繁荣之路。在中国,使用一台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已缩短到2年。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发现。”弗雷表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