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自动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工业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国。
99%机器人用于制造业“在日本,机器人99%都是用于制造业,这是日本国内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技术部长三浦敏道说,日本对机器人需求最大的两个行业是汽车行业和电器行业。
众所周知,机器人技术源于美国,却在日本得到了产业化规模发展。回看日本的自动化历程,劳动力紧缺、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造就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20年,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紧缺、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社会背景下,1970—1990年,日本工业机器人更是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20年,大幅超越美国。
高速的发展让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日本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31万台,在当时约占全球机器人保有量的30%,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和应用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到了2013年,中国购买工业机器人36560台,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
“日本国内生产的机器人,70%用于出口,其中绝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三浦敏道说,购买的有在中国投资的日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主要应用于电路板的生产和汽车焊接。
鉴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三浦敏道说,近年来,日本国内很多大的机器人厂商都陆续来到中国发展,包括安川电机、川崎重工、松下、富士机械制造等。其中在佛山也聚集了一批日本机器人公司,通过合资的方式进行生产,并成为日本机器人发展未来的新据点。
以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之一的安川电机为例,株式会社安川电机机器人事业部2014年累计生产的机器人数量已经突破了30万台。从2012年发往全球的机器人分布情况看,超过八成的机器人是发往日本以外的区域,其中亚洲区域的占比达到了39%,是全球各区域中占比最高的地方,比安川供给于日本本土的24%还高。在排行第一的亚洲区域里面,中国成为安川机器人销量最多的国家。
机器将会实现与人协同生产
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目前在日本国内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发生变化。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的专务理事富士原宽认为,未来机器人除了主要应用在汽车和电子部品如iPhone的组装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是,厂商从提供机器人单体到提供整个生产的解决方案转变。
在富士原宽看来,一个机器人设备是不能解决生产上的各种问题的,如何运用机器人自动化的设备和周围的辅助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解决生产环节上的问题,是现在的发展方向。比如液晶面板的制造装置,机器人可以进行配置,包括从半导体的生产装置、饮料工厂搬运、包装等整套解决方案。
有鉴于此,目前日本机器人生产融入了很多自动化的技术,例如加入了很多传感器的应用以及非常高度精密的技术。例如3D的视觉传感器,通过三维摄像头来进行视觉的定位和应用;还有力觉传感器,通过重力、触感进行应用。
随着整套机器人生产解决方案的出现,未来将会实现多个机器人协同作战的能力,以及和周边协同生产的能力。机器人也将从以前的单臂型的焊接机器人发展到现在的双臂型、多臂型和“并联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专项化、特定化。”富士原宽举例说,以后弧焊机器人会将机器人的手臂做得非常轻,专业只做弧焊,同时可搬运重量超过1吨的超大型机器人会出现。他提出,以后机器和人会有更多的联动和配合。而此前出于安全考虑,机器与人都要隔离的,而未来会出现人和机器人协同生产。
对于未来不同厂商的机器人管理,将会通过一个大数据来进行协同管理。“这也印证了德国工业4.0的方向,通过一个大的网络和数据的管理,把各个工厂、运用的不同的机器人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协同,前后协调。”富士原宽说。
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新趋势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上与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中国也是日本机器人出口最大的国家,也正如此,当前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还有未来的趋势也将给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一个参考与借鉴。在此背景下,作为机器人应用主体的南海企业家,通过与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的专务理事富士原宽和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总务部长矢内重章的对话交流,对引入机器人生产将会有更清晰的发展脉络。
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振军:中国目前也在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而日本在这方面发展得很好,能给以后机器人的应用什么建议吗?
富士原宽:与欧美相比,中国在制造行业的机器人的生产、普及率和应用率都比较低,自动化率大概只有日本或欧美的1/10。也正如此,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可能会以迅猛的速度普及。日本除了生产用于制造业的机器人外,由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目前看护、护理用的机器人也越来越多。日本护工人员严重不足,而且资格考试要求高,开发一些例如帮助老人轮椅搬移的机器人都会非常有市场需求。
护理型机器人和生产型机器人相比有几个需要攻克的难题。第一是成本比较低,产业型机器人都是公司来买,有很大的购买力,而护理型机器人的购买对象都是个人或者养老院这一类比较小的事业型单位,所以他们的购买能力和对成本的宽容度相对而言会严峻很多,所以把成本降下来是护理型机器人必须要攻克的问题;二是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毕竟是它来操作人的,安全性要求必须非常高;三是护理型机器人必须便于操作,相比于工厂里的有专业人员来对生产型机器人进行操作,甚至完成编程等工作,护理型机器人由个人用户,如护理员甚至是老人自己操作,如何更便于操作在技术方面是必须攻克的问题。
广东九江酒厂副总经理关向荣:虽然中国机器人普及率不算高,但不少传统的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希望使用机器人。由于中国现今正常的发展趋势都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那么,日本的企业有没有考虑针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转型的需求,去深入研究、开发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机器人产品,或者说目前有没有这方面的举措?
富士原宽:目前日本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厂商来研发的机器人设备,对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如何进行产业转型改革、提升自动化率,日本的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小批量多批次”的问题。但目前机器人设备的主要用户还主要在汽车行业,所以更多的产品研发还是集中在汽车的设计等。当然,日后也还是会更加面向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发。
机器人售后管理与保养
广东高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梁丽聪:维护与保养也是构成机器人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竞争部分,若维修保养费太贵,日后也很难推广,日本机器人当前设备维修率、维护率以及成本是怎样一个状况?未来将会运用什么,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方法,在中国如何普及机器人售后服务和保养?
富士原宽:像丰田、本田这一类型的用户,由于他们自己也在做机器人,所以保养工作也做得相对较好,而普通用户则需要通过厂商来进行维护,现在各厂商的布点也十分多,他们一方面销售,另一方面则是提供售后服务。
至于维护成本问题,更多的是签一个长期协议,以一个适当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日后也陆续跟进维护。要尽量避免由于机器人发生故障而导致使用生产线全部停下来的情况,这样会对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现在机器人都通过物联网,将每天运作的数据上传到厂家这边进行监控,会定期的对零部件、润滑油等进行更换,来保证一个比较良好的运作状态。
广东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任泳谊:引入机器人后,员工的培养问题接踵而至,需要跟得上设备提升的要求。日本在更新换代设备的同时,是如何做到员工素质跟上设备提升的变化?
富士原宽:以前日本大量导入机器人的是比较大的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也会比较到位。但其实,机器人最难的不是操作而是设定调试的过程。在这方面如何进行简易化,是很多企业努力的方向,尽量通过平板电脑的操作,减少编程。
行业标准、投资区域选择
佛山市南方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伦永谦:机器人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或者GIS标准,是企业自下而上的推动多一些还是行业协会自上而下的推动多一些?
矢内重章:行业协会先收集企业的声音,将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委员会进行探讨,最后再定下来。包括国际标准的制定,也是先通过收集企业的要求等,向国际标准委员会进行提案。这也是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存在的价值。
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彭伟东:日本与德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有什么不同,或者优势分别在哪儿?
富士原宽:无论日本还是德国的机器人发展起源都是由汽车行业培育出来的,所以大方向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不同在于组装和生产环节上,德国机器人的普及率和自动化率比日本要高。欧洲机器人例如库卡等,他们掌握的主要是大型机器人技术,而日本机器人的优势则在于精密组装型的机器人技术。
记者: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合作的趋势好像更加倾向于在江浙、长三角一带,为什么很少选择在珠三角开展投资合作?
富士原宽:中国和日本的机器人合作方面,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没有相关战略上合作的规定、协议。但在国家级的协会层面现在已有相关的合作交往,我几年前去北京谈过合作,主要通过展会、企业交流等形式。但有一个现象,现在很多日本企业先是进入到长三角地区,而很少落户到珠三角地区,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会比较成熟,做起来会比较简单。日本企业很喜欢到上海,那里的产业氛围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一个圈子。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