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国内智能制造业,既要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也要狠抓关键核心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的自主化和产业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高端制造业受制于人的局面。
前几天,我和在浙江一家工厂工作的同学电话聊天。说起如今招工难,同学兴奋地告诉我,厂里再也不用担心招不到人了,因为有了一批专门从事搬运、分拣工作的机器人。看到他传来的照片和视频,我吃惊极了,机器人干起活来还真“卖力”!
这让我想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新闻,江西南昌一家餐厅引入了机器人服务员,不但机器人行走的速度可以自行调整,还可以和客人对话。我想,这科技创新的速度真是“专治各种不服”,说不定以后连出租车司机都是机器人了。
近些年,“用工荒”“用工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波动,持续的经营压力之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很多企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用机器人或者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作。
“机器换人”一方面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转变和创新。
“机器换人”好处多多,但目前的推广普及却并不那么乐观,可以说是“看热闹”的多,“动手干”的少。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还是与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对落后有关。
国际机器人协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各地区工业机器人销量需求增长率排名中,中国以54%的增速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需求国。中国市场2014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5.6万台,其中海外供应商的销量约占七成,在目前的中国市场,进口品牌机器人几乎垄断了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此外,由于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这些关键元器件基本从国外进口,昂贵的售价使得“机器换人”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所以说,要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得大力发展国内智能制造业,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既要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也要狠抓关键核心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的自主化和产业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高端制造业受制于人的局面,早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这样的“机器换人”,才能真正换得漂亮!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