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正在向东莞大量聚集的中小型机器人创新企业有着众多优良的创新种子,东莞目前应该更加关注和扶持这类机器人企业发展。唯有如此,优质的创新种子才能健康发芽成长,并逐渐成长为深耕东莞的参天大树。
“现在机器人太火了,只要是稍微跟机器人沾边的股票,稍微有点好消息就分分钟涨停。”前不久,一场机器人专题高峰论坛在松山湖举办,演讲嘉宾、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蒋仕龙的开场引起数百名听众的关注。
最近两年,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在东莞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已经聚集了不少于270家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这一数据较两年前已呈现翻倍式增长。可以说,一股造机器人热,正在迅速席卷莞邑大地。
当造机器人热遇上制造业转型风口,众多新兴的机器人企业如何借助转型红利实现创新崛起,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打破国外品牌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成为摆在每个东莞机器人产业从业者的共同命题。
机器人企业看好东莞市场
机遇
还有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俞春华就要将10套集月饼分拣、检测和包装于一体的食品机器人生产线交付给客户,以便赶上对方月饼生产周期的需求。
只见长长的传送带将多个并联快速抓取机器人、视觉检测仪器等设备串联在一起。传送带启动,并联机器人的支臂高速挥动,将输送而至的月饼一一分拣至包装盒中。装满月饼的包装盒在传送带上继续移动,在一个节点上,视觉检测仪器将检查包装盒是否漏装、错装月饼。在传送带的终端,检测合格的整盒月饼,被机器人装入了精美的外包装袋,涵盖50多个技术环节的生产流程到此结束。
俞春华是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群自动化”)的工程总监,正在赶工的机器人生产线,是李群自动化为广州一家知名月饼企业提供的机器人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在这套机器人生产线上,整个分拣、检测和包装的流程完全由机器自动完成,几乎不需要人力直接参与。
“除了一台六轴的机械手,机器人生产线上的几台串联及并联机器人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专利产权,工艺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俞春华说,他是2012年开始跟随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进驻松山湖创业的。
短短数年间,俞春华看到了众多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东莞涌现,在这其中,不乏从深圳等周边城市迁徙而来的企业。
东莞在机器人各零部件的供应上十分齐全,是吸引众多机器人企业齐聚于此的一大吸引力。据东莞市科技局透露,除减速器等极少部分器件需要在周边城市采购以外,驱动电机、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模块、传感器等都可以在东莞找到生产厂家。
当然,众多的机器人企业扎根东莞,大多看中的便是当地乃至珠三角机器人产业在中下游的发展空间广阔前景。
据官方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东莞共有66%的企业投入资金开展了“机器换人”工作,92%的企业表示未来两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相关工作。已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有49%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10%以上,20%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30%以上。
针对企业对“机器换人”所反映出来的前所未有热情,蒋仕龙提醒称,就国内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而言,并非所有的制造工厂都适合采用工业机器人。传统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目前更适合品种单一、产品规模量很大的制造工厂,一些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存在潜在安全危险的岗位同样适合用机器代替人的功能,但对于那些量少款多的工厂,机器人的使用效率并不够,难以满足柔性生产的需求。
优势
A
从系统集成走向标准化生产
传统制造的智能化改造已逐步驶入快车道,可在俞春华看来,和国外机器人产业已经有着数十年的积淀相比,东莞的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探索追赶阶段。
俞春华坦言,现在不少企业主找到他们说要换机器人,用机器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可很多人其实对于生产线要如何设计,达到怎样的效果,心里都没有个谱,这使得他们需要为每一个客户专门制定出非标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而且中间还要耗上大量时间进行沟通、调整系统方案等。
这并不是李群自动化一家所面临的局面。清华大学东莞创新中心副主任邬新国长期观察发现,尽管已成为全球主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需求大国,但从自主研发能力看,国内的智能装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仍存在本地研发制造能力不足、市场被德国、日本等国外品牌占据的不利局面。即便少数能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本地企业,也面临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面对这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局面,目前,东莞的机器人企业更多在做系统集成解决商,也就是机器人身上关键的软件芯片、减速器、伺服机等都从别人处买来,到了外面应用层面才是自主组装成型。
邬新国表示,相比核心零部件研发,系统集成商直接响应了制造业技术改造的需求,来钱快,也见效快,不仅能够帮助初创的机器人企业解决生存下来的问题,也颇受投资机构的青睐,因此国内不少机器人企业往往选择从系统集成商做起,然后才逐渐向自主产品标准化生产拓展。
据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包括松山湖易步机器人公司、大朗镇艾尔发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大岭山镇拓斯普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常平镇迅得机械有限公司、东城松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以系统集成为主要业务的机器人企业年产值均已超过亿元。
在这一领域,李群自动化已经迈出了自己的步伐。就在上个月,李群自动化刚刚获得红杉资本3000万元的A轮融资,即将用于公司厂房扩张及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研发。
俞春华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多,考虑到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先生存下来,他们接了不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订单,但这类订单占用了企业大量人力等资源,一定程度延缓了企业的创新研发步伐。在拿到A轮融资后,李群自动化将适当减少此类订单,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标准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当中。
“从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还是得在自主研发上有所突破,实现机器人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才能避免长期受制于人。”谈及企业放着到手的订单不要,俞春华表示,他们希望企业能够走得更远一些,所以选择适时地放慢一些步伐。现在,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就机器人产业链条而言,目前东莞及周边地区能够为机器人企业发展提供的上游供应链仍有待完善,众多企业不得不从江浙及国外地区寻找供应链。在俞春华看来,珠三角地区有必要加快补齐这一块短板,以避免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将来在机器人产业供应链条上落后于人,从而制约了机器人企业的做大做强。
B
比起移“大树”更青睐优种优培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让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被广泛看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提出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基地的城市及地区超过30个。面对国内外强手如林的竞争者,东莞的机器人产业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呢?
面对这一问题,东莞早有布局,位于松山湖的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被视为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未来所在。早在2013年底,松山湖便提出建设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并决定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
虽然至今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从松山湖方面所反馈的数据看,目前产业发展已有一定成效。截至2014年11月,高新区已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智能装备企业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可以说,松山湖已经成为东莞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地。
按照松山湖方面的计划,到2015年7月前,园区将建成3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并根据不同阶段机器人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套产业服务,分别聚集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初创型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和营业收入在2000万—4000万元的中型企业。
“招引外资,招得最好也是一个组装厂。如果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又重复走招商引资的老路,不会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民族品牌的出现。所以一定要寻找有世界一流潜质的机器人企业创业家,关心爱护他们,支持帮助他们。”松山湖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表示,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仍走在传统招商引资的老路上,更多是依靠土地换项目,机器人产业没法培养起核心竞争力。
与之相比,未来,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东莞机器人产业,将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传统生产装配车间,而是既有创新创业团队、企业聚集,又有骨干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设立,还有机器人研究院、孵化器及科技创业学院等自主研发平台,以及高端人才社区、学校生活配套,致力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进而带动全市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以及周边传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谈及这一选择的独特之处,一名从事机器人产业招商引资的镇街官员分析称,与佛山顺德等地依靠引进ABB等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从而带动其相关系统集成商追随而来的大企业招商模式不同,以松山湖为代表的东莞机器人产业培育,现在更加重视对机器人领域顶尖人才的招揽与创新性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希望通过这些创新要素在东莞聚集,用时间换空间,把这些机器人创新种子逐渐培育成长,并待气候成熟迎来高科技企业惯有的爆发性增长。在此之前,李泽湘门下的汪滔等弟子便用大疆无人机的崛起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东莞不想引进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方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仍有不少镇街希望对这些大块头抛出橄榄枝,寻求引进的可能。但在上述官员看来,依靠引进产业巨头企业发展机器人产业,实质上是相当于“移大树”,这些“大树”一过来就要求大量养分供给,比如占用地方大片土地,提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要求,可实际落地的往往只有生产环节,研发设计、企业总部等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往往在外面,这样的道路,东莞此前已走过多年,对于真正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无法带来根本性动力。
相比之下,现在正在向东莞大量聚集的中小型机器人创新企业有着众多优良的创新种子,东莞目前应该更加关注和扶持这类机器人企业发展。唯有如此,优质的创新种子才能健康发芽成长,并逐渐成长为深耕东莞的参天大树。
短板
急需创新人才
支持产业发展
东莞的机器人产业并非没有短板,产业崛起所急需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突出。
在蒋仕龙看来,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在缺的不是一线的机器操作工,而是既熟悉传统行业工艺,又懂得机器人技术,且能将两者很好结合起来应用的。东莞机器人产业要在国内突围,必须解决好人才供给短板。
按照松山湖方面的计划,到2015年7月前,园区将建成3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并根据不同阶段机器人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配套产业服务,分别聚集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初创型企业、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和营业收入在2000万—4000万元的中型企业。
“招引外资,招得最好也是一个组装厂。如果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又重复走招商引资的老路,不会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民族品牌的出现。所以一定要寻找有世界一流潜质的机器人企业创业家,关心爱护他们,支持帮助他们。”松山湖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表示,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仍走在传统招商引资的老路上,更多是依靠土地换项目,机器人产业没法培养起核心竞争力。
与之相比,未来,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代表的东莞机器人产业,将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传统生产装配车间,而是既有创新创业团队、企业聚集,又有骨干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设立,还有机器人研究院、孵化器及科技创业学院等自主研发平台,以及高端人才社区、学校生活配套,致力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进而带动全市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以及周边传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谈及这一选择的独特之处,一名从事机器人产业招商引资的镇街官员分析称,与佛山顺德等地依靠引进ABB等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从而带动其相关系统集成商追随而来的大企业招商模式不同,以松山湖为代表的东莞机器人产业培育,现在更加重视对机器人领域顶尖人才的招揽与创新性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希望通过这些创新要素在东莞聚集,用时间换空间,把这些机器人创新种子逐渐培育成长,并待气候成熟迎来高科技企业惯有的爆发性增长。在此之前,李泽湘门下的汪滔等弟子便用大疆无人机的崛起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东莞不想引进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南方日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仍有不少镇街希望对这些大块头抛出橄榄枝,寻求引进的可能。但在上述官员看来,依靠引进产业巨头企业发展机器人产业,实质上是相当于“移大树”,这些“大树”一过来就要求大量养分供给,比如占用地方大片土地,提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要求,可实际落地的往往只有生产环节,研发设计、企业总部等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环节往往在外面,这样的道路,东莞此前已走过多年,对于真正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无法带来根本性动力。
相比之下,现在正在向东莞大量聚集的中小型机器人创新企业有着众多优良的创新种子,东莞目前应该更加关注和扶持这类机器人企业发展。唯有如此,优质的创新种子才能健康发芽成长,并逐渐成长为深耕东莞的参天大树。
短板
急需创新人才
支持产业发展
东莞的机器人产业并非没有短板,产业崛起所急需的创新人才显得尤为突出。
在蒋仕龙看来,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在缺的不是一线的机器操作工,而是既熟悉传统行业工艺,又懂得机器人技术,且能将两者很好结合起来应用的。东莞机器人产业要在国内突围,必须解决好人才供给短板。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