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一个都不克不及少

【编者按】德国提出工业4.0以后,迅速席卷全球,各个国家纷纷探寻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也不例外,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发展之路,新的一年,工信部将采取4项措施进一步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在2015年1月27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2015年的重点。新的一年,工信部将采取4项措施进一步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工信部:4项措施加速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将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智能制造。现在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发展的方法手段。目前人们很关心的机器人3D打印技术,客观地讲,都属于现代装备制造的范畴,属于智慧制造的整个发展领域。

二是深化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就是工业互联网。毛伟明提到两个专业网:物联网和车联网。近年来物联网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预计整个物联网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6000亿元,增长30%以上。关于车联网,毛伟明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阐释:“我们的手机毫无疑问是智能终端,今后汽车也是行走在公路上的智能终端。”据悉,现在已经有900万用户参与了车联网,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在翻新。

三是围绕两化融合制定标准化的推广体系。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发布和国际化,对推广运用得比较好的物联网企业和工业企业深度融合的典型进行认定和推广,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在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化车间方面取得有效提升。

四是尽快使两化融合在民生领域得到更大推广。现在很多社区医疗广泛应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在家里就可以把测试指标及时转到社区医院,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远程医疗方面,远在乡村和社区的就医者,通过远程医疗能够享受最高级医院医生的诊断、服务和指导。这些都是智慧民生得到很快的推广的表现。

此外,毛伟明也表示,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上作出了明确要求,工信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目前看来效果非常明显,在信息化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基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的业态条件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是重点

早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之前,1月21-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一行赴湖南省调研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时就重点强调:智能制造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调研期间,苗圩实地考察了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华曙高科技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湖南省部分企业座谈会,听取了地方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情况、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对下一步推进智能制造发表重要意见。

苗圩指出,全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步伐。为抓好智能制造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将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作为转型升级61专项行动之一。与此同时,还要从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解决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加快健全各方协同的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车联网

除了智能制造,物联网、车联网也是两化融合的新方向。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全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显示,去年我国信息消费带动效应明显,整体通信业发展平稳,4G业务发展高于预期,4G用户总数已达9728万户。截至2014年底,全国移动宽带用户累计达到5.83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占比提升至45.3%;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占比达86.8%;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

2014年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物联网销售收入约为6000亿元,随着传感器、4G技术和芯片设计制造的发展,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已逐渐形成规模化应用,商业模式逐步成熟;目前,国内已有900万用户参与到车联网中来,而且用户增长还在不断翻新中。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ABB推出GoFa™协作机器人系列两款新品
  • 23-07-31
  • 重工行业案例 | 3D视觉引导技术助力企业重塑生产力
  • 23-07-31
  • PolyWorks|AR™ 2023新的突破
  • 23-07-28
  • PWCL2023 Workshop1回放:混合现实:自激光跟踪仪以来,大尺寸3D测量领域里的最重大进展
  • 23-07-28
  • 设计仿真 |电池热失控仿真与电力电子散热仿真解决方案
  • 23-07-28
  • 海克斯康受邀出席202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
  • 23-07-28
  • NCSIMUL过程模型及刀路的灵活显示助力仿真分析高效率
  • 23-07-28
  • 设计仿真 | 直播预告-MSC Nastran模型检查介绍
  • 23-07-28
  • FANUC助力广日电梯,打造行业标杆数字化车间
  • 23-07-28
  • 库卡125周年庆典圆满举办,近400位政商学界人士出席
  • 23-07-27
  • 服务专栏| 零件检测从2天到2小时,看看这家德国公司做对了什么…..
  • 23-07-27
  • 客户成就 | 蔡司光学测量,为高品质卫浴带来全新可能
  • 23-07-27
  • 国产全固态电池自动化3D打印制造平台正式发布
  • 23-07-26
  • TCT对话欧瑞康:与空客、阿丽亚娜集团联手,走向航空航天领域“霸主地位”
  • 23-07-26
  • 超高速3D打印机制造高铁零部件
  • 23-07-26
  • 降本增效近九成! 3D打印为汽车原型验证注入“加速度”
  • 23-07-26
  • CONVERGE 邀您齐聚设计之都共创美好未来!
  • 23-07-25
  • ABB重磅推出四款节能型新品
  • 23-07-24
  • 力劲携一体化压铸技术方案亮相第6届中日韩智能制造大会
  • 23-07-24
  • 2023年汽车高质量发展智造论坛|力劲分享一体化压铸技术及应用案例
  • 23-07-21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