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人们创造出机器人来代替人们来做一些无聊,简单,枯燥一些工作,近几年随着机器人的大热和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智能制造从概念走向现实。
2014年是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政府热,企业热,全民热。根据一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4.55万台,同比增长35.01%。它继承了2013年度的机器人火热大势,同时又“有过之而无不及”。工业机器人被来自全世界的喧嚣议论包围着。无论谁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无论谁提及先进制造和新科技革命,都会说到机器人其中,中国机器人的话题又成了最大的焦点。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需求升温的带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持续活跃,2014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400台,是2013年全年销售量的66.8%。预计2015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5000台,同比增长30%左右。
然而,在突如其来的火热背后,市场需要冷思考。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器人制造规模偏小,整体技术水平处于中低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还依赖进口,而基础技术又普及不够,导致制造能力相对低下,无能力实现精细加工,龙头大企业偏少。未来发展需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配套发展。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新科技生产力,某券商报告预测,未来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在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时指出,在德国工业4.0、美国再工业规划、日本制定新政策等情况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重视智能制造,各级政府都在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
我国在80年代时就将机器人产业列为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从政策面应用到产业领域,还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工信部制定相关规划,并在近两年对全国情况进行调查和摸底。
从这年开始,机器人开始从政策面应用到产业面,由汽车行业率先引进,机器人开始慢慢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政府、企业、市场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
据了解,一家企业在2014年亏损了三千多万,做了一批机器人,但在2015年还决定继续投入,企业主非常有信心,认为这是未雨绸缪、抢先布局。
龚晓峰透露,接下来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结合智能制造整个大环境,以及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使命来制定相关政策,营造相关环境。
政府培育注重配套发展
虽然机器人产业尚属起步阶段,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劳动力短缺将成中长期现象,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龚晓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高度重视”来形容这一新兴产业,指出机器人产业涉及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涉及到国家竞争力,意义非常大。“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模式要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重视、不布局,我们又会丧失新的机会。”
他说,我们要从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到集约型发展模式,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过程中,科技含量非常重要,要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不过,干什么都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既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窝蜂,而是要因地制宜搞发展。
龚晓峰表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特点是不平衡性,我们不能每个地方都一样,也要和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相配套。
龚晓峰坦白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崇洋媚外”,简单说就是“虚心找差距,自强又自爱,开放发展快,封闭成障碍,自信不自满,自主不狭隘”。
他指出,我们不光要以市场换技术,还要以市场换市场,以技术换技术,特别是以市场育技术。要把我们自己的企业,还有一些小企业扶大扶强扶长,使他们具有国际竞争力。
火热背后伴随"冷思考"
在看起来很美的机器人产业背后,是机器人制造规模偏小,整体技术水平处于中低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龙头大企业偏少的“凄凉”现状。可以说,我国机器人产业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完成自身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有序的产业体系。
目前,和机器人制造相关的公司将近有400家,但这些企业主要是做系统集成,真正做机器人本体的企业非常少,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
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原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透露,我国机器人产品附加值较低,2013年我国销售的3.7万台机器人中,国产的只占9500台。
施进浩表示,我们可以做简单的上下物流传送机器人,但高档的仍由国外垄断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中国机器人专利数也很多,但主要暂时用隐形型专利。”
虽然机器人行业的问题还有很多,但阻挡不住资本市场的热情,此前消息显示,12月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形势一片火热。
“现在投资市场还是太热了。”施进浩直接表示。他认为,以沈阳为代表的东北、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和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是较为集中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区,我国机器人使用的市场很大,应从集成的行业角度出发,不能盲目投资,否则会像光伏行业一样,行业需要冷静思考,再谋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