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丰台科技园区,一家名为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企业正在为国产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伺服驱动器打上“中国智造”的烙印。而此时,距离这家企业成立只有两年半时间。
在运动控制、电机、伺服驱动领域已经浸淫25年的王健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当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和其它团队成员“一猛子”扎进了这个当时和现在都并不被人所熟悉的领域。 “如果把机器人比作一个人的话,伺服驱动系统就相当于这个人的关节和肌肉”。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从业者们普遍认为,国内外技术差距最大的是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骏晓告诉记者,核心部件国内其实也能生产,就是可靠性达不到要求,故障率太高。
小企业率先突破关键领域
王健告诉记者,目前,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控制器与软件、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仍然被国外所掌握,现在国内也在努力追赶。伺服驱动是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之一。
突破之后,信心也就随之而来。当记者与王健电话沟通时,他正在德国参加SPS展会,将最新研发的机器人专用伺服产品带到海外买家面前展示。
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因为在中国的市场上,国外机器人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在单体以及核心零部件上仍然落后于日、美、韩等发达国家,去年12月3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在核心技术及零部件上实现突破。
在一些生产机器人的外企眼中,“中国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还很不够”。虽然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中国已得到了机器人大国的称号,但是机器人产业的实力离“强国”还很遥远。
以机器人的另一个核心部件减速器为例,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器生产企业;全球75%的市场被日本两家企业占据,纳博特斯克生产的RV减速器约占60%,Harmonica生产的谐波减速器约占15%。
“在机器人高端应用市场,接近100%都是欧美产品。我们的伺服驱动系统瞄准的就是要逐步替代国外高性能产品,打破垄断。现在国内很多机器人公司都在试用我们的产品,有些已经开始批量采购。”王健说。
核心研发企业应联合生产
清能德创市场部经理李星霖表示,清能德创也与国内的很多机器人厂家有过沟通,国产机器人厂家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成本降不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量少,很难实现批量化生产。2013年中国共销售机器人3.7万台,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的销售量加在一块仅仅几千台;其次,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多是依赖进口。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等,中国目前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可以实现某一类的自主研发,大多数企业还是要从国外进口,这就导致了组装出来的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比国外卖的机器人都要贵。
一家企业说,国外6台精密减速器的总价值约为2万元左右,国内产品的成本就要9万元。核心部件全部要采购国外产品,不然可靠性不足。
“我们的产品价格和欧洲产品比,同等性能情况下是欧洲产品的1/3和1/2之间。这将有效拉低中国机器人公司的成本,使得核心部件不再总是受制于人。”王健告诉记者。
这从一个侧面或许能说明问题,当王健和他的团队拿着中国自己的高端伺服驱动器产品亮相工博会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一个企业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我有一个梦想。”王健也向记者道出了他的梦想,希望能把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厂商集成起来,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