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2008上海国际造船工业装备、船舶建造和设计展”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同时在上海举行,首次以造船装备为主题举办国际展会,表明我国造船工业开始以国际化视野观察全球造船工业发展趋势,用前瞻性观念思考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新路。
从2003年开始,国际船舶市场进入长达5年的景气周期,我国船舶工业抓住机遇,几乎以每年200万吨至400万吨的增量在发展,2007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位1800万吨,占国际市场造船总量的23%。
今年上半年,我国已完成造船产量1024万吨,占国际市场份额上升到26%,以手持订单量分析,今年有望突破2500万吨,2009年和2010年将分别完成5000万吨和6000万吨。
持续几年快速发展,令我国船舶工业年造船能力、年产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很多造船企业实现了由按船东要求建造到主动向市场推出新船型的转变,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今年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签字交船,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世界造船尖端技术,代表当今世界钻井平台先进水平的世界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于今年4月在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此外,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江南长兴造船基地3家企业还进入世界造船企业10强。
但市场风云变幻永无止境,随着航运市场巨幅震荡,2008年国际造船市场出现回调,现实船价与历史上船价的高点相比大打折扣,欧洲船东需求明显下降,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由于多数造船企业的订单至少可满足3年的任务量,所以很多企业还顾不上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想大投入、大发展多,思考如何从目前数量、产能急剧扩张向技术效益增值转型少。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新发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船舶制造企业3000余家,其中大中型造船企业431家。近几年来,60余家船厂投资新建,100多家船厂进行技术改造,已形成了大约3000亿元的投资规模。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刚认为,中国造船业的整体生产力会在未来2年增加2倍,可望在“不太遥远的将来”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
然而在大规模投资建设中,一些造船企业对造船装备的配置问题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基本照抄照搬国内现有几家大型船厂的模式,“千厂一面”不仅造成生产、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使我国船舶工业的技术水平难以加快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难以加快缩短。
我国船舶工业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造船产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35%左右,高新技术船舶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成为世界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的主要生产国。要实现这样宏伟的目标,船舶工业就必须由一味做大转向更加重视做强,从只关心“造什么船”转变为关注“怎么造船”。
与日本、韩国等造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对造船专用装备的研发、应用仍有较大差距,人均工装率等指标还远远落后。
杨新发认为,从提升造船效益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我国造船企业需要加紧重视造船装备水平的提升,建立造船模式和生产流程管理,从精度造船、数字造船、绿色造船、安全造船等前沿领域,为造船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先进的装备技术支持和保障手段,提供造船工装设备的优化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选择相关的供应商服务。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认为,企业应在缩短造船周期、提供精细、安全、可靠的产品、控制原材料成本、降低损耗和浪费、制造高附加值产品、把员工的知识转化为价值增值上多下功夫,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必须加快推进船舶工业战略转型,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形成大型造船产业集群,实现船舶设计全数字化、船舶制造精益化、船舶管理精细化、船舶制造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历史性跨越。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