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开源芯片为我国芯片短板提供了机遇

“当前我们发展芯片产业,开源芯片对中国和世界来讲,是一种机遇。”

11月3日,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表示,希望把开源软件成功经验应用到芯片领域,但同时要建立起开源的生态系统很不容易。

倪光南认为,开源芯片难在门槛很高,一个14纳米芯片的投入分配,大体上来讲经费多数上亿,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能够比较好的做芯片的投入,因为投入很大,一般人不太愿意来开源,因此这个循环不能形成。

“大家都知道搞芯片的两大家,一个是英特尔,还有一个就是ARM,未来很长时间这两大架构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机会。”

倪光南在采访中表示,中国遇到比较明显的短板是芯片,但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比如重视体系建设。通过软件、硬件、系统的改进,不一定用5纳米、7纳米,其实除了手机需要很小芯片以外,数据中心、一般的电脑和计算产品不是很敏感,14纳米或18纳米也基本能够用,没有太大影响。

此外,倪光南认为,从产业能力来讲,中国大部分行业在世界上还是领先的,但是有些产业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比如集成电路、芯片产品,并不是哪个国家能随便做的。在特殊的国际形势下,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对某些美国控制的行业进行限制,如禁止采购、禁止供货等等。我们要应对形势,一方面我们自己长板要加强,使得我们的产业更好地与国际产业形成紧密的依存关系。另外,我们一些明显的短板,为了防止“卡脖子”,我们也要去做。

“就中国来讲,历史经验表明,我们想做的,一般情况都能做到,比如当初GPS垄断,后来我们做出北斗。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觉得现在的北斗导航比GPS好,比如要求更高精度的车道时,北斗的实用性超过了GPS。我们的经验表明,如果这些短板我们不得不做,从经济学原理来讲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不一定需要每个国家都去做,但是如果需要的话,被迫去做,也不会难倒我们,我们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有自己的内循环作为支撑,我们能够做成。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能把这些短板补齐。”

倪光南对湖南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表示期许。

“今天发言的杨学军院士、廖湘科院士等都是从国防科技大学出来的,另外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都很有名,天河超级计算机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名的。湖南在计算机方面基础不错,人才优势明显,有很多优秀的高校,人才在计算机行业是最重要的,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次计算机大会是第二届,我相信以后计算机大会也会一直开下去,每年都会有新的突破和贡献,带动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在世界上我们也会做出一些有影响的成果,这是我们的竞争力。”


(潇湘晨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