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天地间“快递运输”成本高昂,在太空中直接利用3D打印生产零部件具有省时省力等独特优势。未来,太空3D打印将成为载人空间飞行和宇宙考察的标配装备,势必引领未来太空制造新潮流。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设备和材料的地面补给是顺利完成太空任务的制约因素。从2010年开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与太空制造公司开始了3D打印技术的探索工作,先后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数百次试验。2016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升级版的3D打印机运送到国际空间站,在太空环境中实现了更大体积和更高分辨率的打印作业。不甘落后的俄罗斯3D打印机研发团队也已经向国际空间站提交了试验申请,在进行多轮地面测试后,将筛选出一台3D打印机“黑马”送入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太空舱。此外,英国伯明翰大学研制出一台能在零重力下运行的金属3D打印机,采用了独特的熔融沉积方式,功率只有1.3千瓦。
在太空3D打印领域,由我国中科院研制的国内首台太空3D打印机,已经完成了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可在微重力环境下顺利完成3D打印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3D打印机单次可打印的最大零部件尺寸达到200mmx130mm,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台在轨3D打印机打印尺寸的2倍以上,将在我国空间站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空间航天器的大小主要受限于运载器的大小,利用太空3D打印就可搭建太空零件制造厂,实现太空设备的太空制造。目前,科学家已经开始设计太空制造系统,将在太空中直接打印出天线、电池板等零部件和工作生活的必需品。太空3D打印将对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供给和支持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也为空间飞行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
目前,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已体现出极强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不仅缩短了航天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性能。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太空3D打印制造的产品可以胜任一些传统制造工艺难以完成的工作。未来,太空3D打印技术除可用于在轨制造航天零部件外,还将与机器人系统有机组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的“凤凰”项目,旨在通过拆解老旧卫星的零部件来清理各种空间垃圾,并用老旧卫星的零部件重新组装成一个全新的空间设备,太空3D打印为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方案。
拥有这么多技能的太空3D打印不仅令人痴迷,而且打印过程并不复杂。航天员可以通过天地通信接收地面上传零部件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将模型输入3D打印机机芯内部的后期处理软件后,3D打印机可自动生成具体控制数据和打印操作代码,航天员只要按一下“打印”就可完成操作。因此,只要天地之间不断网,任何工具都可以由地面设计好,然后交由太空3D打印机完成源源不断的太空制造。
太空3D打印技术不仅省时省力省经费,更可大幅度降低太空飞行对地面的依赖程度。相比于半年一次的太空补给,3D打印只需数小时就可以生产出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未来有了太空3D打印机,就可以在失重环境下自制所需的各类实验和维修工具以及零部件,将大幅度提升空间站实验的灵活性和维修的及时性,同时有效减少空间站各类零件备件的种类和数量,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系统的依赖,从而为人类开展星球探索提供新的动力和希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