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展望2016:中国工业经济总体形势走向何方?

2015年,在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望2016年,全球经济将持续缓慢复苏,我国经济新的内生增长动力正逐步形成,工业增速有望小幅提升。但是,我国工业发展仍面临产能过剩严峻、投资效率偏低、出口竞争力下降、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未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为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奠定坚实基础。

一、对2016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贸易呈低速增长

发达经济体方面。美国制造业PMI产出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复苏动力有所增强。OECD预测2016年美国经济增速将较2015年小幅回升至2.5%。欧洲经济复苏缓慢,制造业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幅未出现显著扩大趋势,今年以来欧元区制造业PMI一直保持在荣枯线以上。作为欧洲经济的核心,德国制造业PMI和工业生产指数整体上亦呈小幅回升态势。但考虑到难民潮压力和巴黎恐怖袭击的影响,欧洲经济复苏进程将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日本经济依然疲弱,经济观察家现况指数和前景指数均处于近期较低水平;10月份日本投资信心指数仅为-2.5,创2013年以来新低,表明未来日本工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将持续偏弱。

新兴经济体方面。今年以来,俄罗斯和巴西制造业PMI基本处于荣枯线之下,10月份俄罗斯虽然较前期有所提升,但仅为50.2%,也是今年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巴西则出现大幅下降,创2009年4月以来最低值;9月份两国工业生产指数分别同比下降3.6%和10.8%,降幅十分明显。印度制造业PMI继续回落,10月为50.7%,为今年最低值。10月份南非PMI为52%,与上月持平,未能延续大幅提高的态势,表明回暖基础不甚牢固。总体来看,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流向新兴市场的资本减少、信贷增长过快、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2016年将继续走弱。

综合判断,发达经济体整体上呈缓慢复苏,但新兴经济体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趋弱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此外,资源、人工、物流等价格上涨不断推高我国制造业生产成本,加工贸易订单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趋势加剧,TPP对部分行业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外需对我国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减弱。预计2016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呈低速增长,全年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在2%左右。

(二)我国经济新的内生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增速有望小幅提升

投资增长有望筑底,实现小幅回升。近几年工业投资增长呈阶梯状下行趋势,2011年以来年均增速回落2-3个百分点。受当前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影响,工业投资的主体——制造业投资已经持续五个月呈个位数增长,短期内难以实现投资增幅的明显回升。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利好刺激成交量明显提升,但目前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2015年前十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仅为2%,土地购置面积的降幅超过30%,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明显提高。受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和地方债务问题困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下滑至17.4%。虽然当前投资呈低速增长,但考虑到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规划投资热点集中涌现,对促进投资增长构成一定支撑,预计2016年投资增长有望筑底,实现小幅回升,同比增长约为10%。

消费总体稳中趋缓,新的亮点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消费数据呈缓慢下行,但整体上依然比较平稳。这主要得益于部分类别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一是随着商品房销售的回暖,相关商品消费呈快速增长。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2%,销售额增长14.9%,分别比上半年加快3.3个和3.9个百分点。与其相关的家电类、建材类、家具类商品也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享受型消费和新兴领域消费比较活跃。随着“互联网++”、“宽带中国”等战略实施,新的消费需求将不断产生,消费意愿也将不断提高,特别是网上零售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6年消费增速将整体保持稳定,全年累计增速在10.6%左右。

综合来看,新的内生增长动力正逐渐形成,工业增速有望小幅回升,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6.3%左右。

(三)多因素导致工业各行业运行仍将延续分化态势

分行业看,传统产业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中,钢铁、有色、建材、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在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约束下增速减缓;纺织、轻工、电子等出口导向型行业竞争力也不断弱化。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经济下行期仍保持较高增长,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逐渐增强。

原材料工业。201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处于下行通道,增速稳中趋缓。2016年,在全球经济缺乏强劲增长动力、国内经济仍处于周期性调整的背景下,预计原材料工业生产增速进一步回落,投资增速继续放缓,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产品价格低位震荡,行业经济效益难有较大改善。

装备工业。2015年,我国装备工业低位运行。展望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生产、出口增速将加快回升,其中汽车工业增速继续回暖趋稳,机械工业运行延续分化走势,船舶工业将逐渐好转,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空间继续拓展。

消费品工业。2015年是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生产增速持续回落,出口交货值增速大幅下滑,内需增长明显不足。展望2016年,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预计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将呈小幅下滑。

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增速从10%以上降至8.5%左右区间,并保持平稳态势。出口环境未有改善,仍然围绕着零增长率上下浮动。展望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预计将维持8%左右,出口增速有望实现正增长,但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四)区域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但部分地区断崖式回落将带来不确定风险。

东部地区。受劳动力成本上涨、汇率波动以及外需低迷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自贸区等战略的实施,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为东部地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新的增长亮点不断涌现的形势下,预计2016年东部地区将继续引领全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增长有望保持平稳。

中部和西部地区。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带动,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2011年以来,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投资增速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为40.9%,比2003年的历史低点提高10.3个百分点。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下,预计2016年中西部地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区域新动力。

东北地区。今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出现“断崖式”回落,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10月份,东北地区同比下降4.6%,与今年5月份同为本年低谷。东北地区主要以钢铁、石油石化、煤炭等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服务经济所占比重偏低,在国际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之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加之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经济回暖仍待长期调整。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投资需求明显减弱,工业投资效率不高

2015年1-10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0.2%,较去年同期低5.7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同比增长8.5%,利用外资下降28.6%,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1.1%,我国当前投资增长仍然主要依赖政府,企业自主投资的意愿不强。从投资的三大分类来看,我国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降,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明显不足。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商品房去库存压力大、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今年1-10月同比增速回落至2%。上半年我国虽然密集出台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效果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显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已连续两年持续回落。

伴随投资意愿的明显减弱,工业投资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与全社会资本边际生产率相比,工业资本边际生产率波动较大。自2009年大规模扩张投资计划后,投资率连续五年维持在47%-49%的高位,而工业资本边际生产率却持续低位徘徊,投资效益系数呈下滑态势。我国较高的投资率和较低的投资效率相矛盾,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方面造成巨大的资源能源浪费,带来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投资低效率引发地方债务危机,给经济带来系统性风险。

(二)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工业通缩风险加剧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供给持续疲软,总需求加速回落态势明显,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一步扩大。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和前几年一批新项目产能陆续释放,行业间竞争激烈,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也更为突出,部分工业领域深处通缩困境。

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采购价格指数(PPIRM)已连续44个月处于负增长。1-10月,我国PPI同比下降5.1%, PPIRM同比下降6 %,两指数降幅较前两年均有所扩大。PPI持续下行主要是由产能过度扩张引起,而结构性价格低迷、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等都是其背后原因。油价持续下跌导致石化产业链陷入通缩,并进一步蔓延至产业链中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处于低位。1-10月,生产资料PPI同比下降6.6%,较去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加工工业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下降19.7%、9.4%、4.1%,较去年同期跌幅明显扩大。由于受油气产业链拖累,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成为引领PPI下跌的主要原因。PPI持续下降,容易传导至下游消费领域,形成实质性通缩,风险不容忽视。

(三)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工业出口竞争力削弱

我国工业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要素成本变化有较高的敏感性。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成本持续上涨,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资源要素成本上涨,随着工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对水电等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内资源生产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业企业发展需求,资源供求缺口不断扩大,导致资源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我国居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这要求企业增加员工薪酬和社会保障投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

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一方面,要素成本上涨削减企业利润空间,较为敏感的投资者开始撤回大批资金,导致出口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要素成本上涨,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降低。

(四)企业研发创新效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滞后

尽管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大幅增长,但未能掩盖研发创新效率不高的问题。2014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1.4%,而全球10年来的平均值是3.7%。从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来看,我国单位R&D经费支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由2012年的21件/亿元降低到2014年的18件/亿元。我国研发创新效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集中度不高,研发投入分散,政府或企业的研发经费被众多小企业分散稀释,研发经费被浪费。

我国很多企业将创新重点放在跟踪和模仿上,工业制造品质和附加值相对偏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明显不足。早在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达到19.8%,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但我国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生产一部179美元的苹果手机,负责组装的中国企业仅得6.5美元;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我国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和自主品牌缺失问题凸显,自主创新能力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

(五)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外贸需求下降、产能过剩等原因,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下滑。1-9月,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石油、煤炭、铁矿等原材料行业利润减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分别同比增长1.2%和1.3%,成本的增长幅度快于收入,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1元,较前两年均有所增加。我国工业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除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给生产经营带来困境,企业承担的债务风险也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环境亟待改善。1-9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8%,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4.1%,较去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在市场需求难以实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行业现金回笼的能力依然较弱,工业企业债务问题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大幅改善经营环境依然困难重重。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逐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一是重塑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引导和激励创新,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进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三是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总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生产率。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创造和适应新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和安全的方向转变;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通过新需求改善供给,积极适应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加快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着力营造高效的消费环境,不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充分发挥新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坚持提高投资效率,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一是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个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进企业并购重组。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广PPP模式等,加快实施一批带动面广、投资效益突出、市场需求旺盛的重大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功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跟进。

(四)借力“一带一路”,强化国际产能合作

当前,工业增长已不能单靠投资驱动,还必须加快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以资本和产能走出去为核心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一是大力支持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扩大对外投资,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支持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企业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多层次合作,积极拓展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讯、航空等高端装备的国际市场空间,带动我国装备产业、产品、以及技术、工程和服务的全面“走出去”,提高装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实现区域错位发展

一是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二是各地需借“十三五”规划契机,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套和资源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避免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实现区域协同下的错位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