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是西门子在华业务的支柱。该集团在制造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楼宇电气安装及电子装配系统领域提供创新、可信赖和高质量的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
2014年7月9日至11日,“西门子工业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西门子在论坛期间描绘了制造业未来及“工业4.0”时代的愿景,并展示了多项电气化、自动化、尤其是数字化方面的前瞻性技术,表达了其对推进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助力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的长期承诺。
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曾在德国《法兰克福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其中更重点提到了德国的“工业4.0”战略。他表示,中国市场和德国技术的结合,无疑将极大促进中欧经济社会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引发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变化可以帮助企业以更有效的流程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反应速度,并帮助企业优化能源效率。”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工业业务领域首席执行官鲁思沃教授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德国‘工业4.0’计划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西门子一直致力于推进数字制造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帮助制造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增强实力,进而助力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介绍说:“西门子目前可以为中国客户提供数字化企业平台解决方案。数字化企业平台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以太网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集成目前最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及生产过程软件和硬件,如西门子制造执行系统(MES)软件Simatic IT、西门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以及全集成自动化(TIA)、全集成驱动系统(IDS)等。”
在中国,一些很早就采用西门子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已经受益颇丰。汽车生产设备制造商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采用了西门子的产品生命周期软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20%~30%。全球领先的冲压设备生产商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采用了西门子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Teamcenter、Solid Edge核心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组件软件和PLS冲压生产线仿真软件,不仅优化了冲压线设计流程,缩短了压机的研发周期,提升了机器性能和柔性度,还帮助最终用户降低了70% 的模具调试时间,提升了10% 的冲压效率。
在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初始阶段,以工业IT和软件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门子预计,未来工业IT以及软件产业全球市场年均增长率可以达到7%~9%。西门子很早就已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巨大潜力,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开发。目前,西门子大约 50% 的研发预算都投放到了软件开发方面。同时西门子持续将工业IT和软件与其强大的自动化和驱动技术的硬件设备进行集成,继续在集成制造技术领域占踞领导地位。
鲁思沃认为:“正在经历的工业变革将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工业 4.0’的真正到来可能需要20 年左右的时间。”鲁思沃把这个“演进的过程”称作为“工业 3.X”,也是目前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工业实现的最先进的状态。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世界中的生产仿真与现实世界中的生产可以互联融合,整个生产价值链的数据都可实现无缝交流。
目前西门子已经将“工业3.X”的范本带到了中国。作为西门子在德国之外的最大的数字化工厂--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及研发基地(SEWC)应用了西门子的数字化企业平台技术,企业次品率被控制在百万分之十五以下。
作为数字制造领域的领先者,西门子在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创新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鲁思沃教授指出,此后西门子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首先,持续推进数字化企业平台相关产品的开发;第二,进一步开发可以无缝连接PLM、ERP和自动化生产环节的制造运行管理系统(MOM),为客户打造高度灵活的供应链网络平台,实现跨企业的信息共享;第三,继续在所有生产制造设备上推进“即插即用”的灵活组合理念,为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及驱动解决方案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在实现工业变革美好愿景的过程中,数字制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也将抓住机会在这一变革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通往“工业4.0”时代的初始阶段,西门子已经显示出其在这场变革潮流中的领导地位,为实现制造业的未来愿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