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仪器仪表设备走上国际市场的舞台,并陆续加入国际化竞争的行列。整个2013年,仪器仪表行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表现较为强劲。为第三方检测市场带来了160余亿元的检测设备以及十万人的检测队伍。
仪器仪表行业呈现旺盛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6万亿美元,经人民币汇率因素调整后同比增长7.6%.美国将在2月份发布其去年全年的贸易数据。不过,在2013年1月至11月里,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5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现在基本已经肯定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整个2013年,仪器仪表行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表现较为强劲。在出口方面,2013年工业自动化仪表系统,电子测量仪器、试验机、实验分析仪器、医疗仪器等出口增幅均在40%以上,以往出口量不大的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等增幅分别高达76.9%和104.5%.在进口方面,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价值均超过5千亿人民币。
尽管如此,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仍面临严重不足,其中表现之一,便是高端仪器的自主研发状况落后。据估计,我国90%以上的高端仪器都需要依赖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中国科技型企业的仪器研发力度,成为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是助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仪器仪表设备走上国际市场的舞台,并陆续加入国际化竞争的行列。
国有检测机构将大幅进行改革
近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会议透露出国有检测机构将大幅进行改革的消息。会议内容显示,在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形势下,对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直接的要求。质检总局将以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大做强的思路为指导,实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预定在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基本到位。目前,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购买设备求新求精,不做成本效益分析,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国家质检总局一共采购120万元以上的仪器324台,其中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采购了158套/台质谱仪器;质检系统的机构一般都不愿意走出“事业”的围墙;此外还存在检测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以及检测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质检总局相关实验室的改革思路是,对能够市场化的机构,按照“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路径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以下目标:通过两类机构、三种途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出现三个趋势。两类机构,包括公益性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和经营性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三种途径,包括政府部门建立政府实验室,维护和发展测量技术设施,满足政府监管和国计民生检测的需要;政府购买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满足公益性公共检测服务;政府认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三个趋势,一是检测机构规模化。二是检测业务市场化。三是检测标准国际化。
据统计,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质检事业改革规模庞大,共涉及各级技术机构3625个、人员119884人、总资产362亿余元、仪器设备价值高达165亿余元、实验室面积653万余平方米。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总工刘卓慧在“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报告中透露,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检测机构已有25669家。她同时透露,2008年中国质量检测市场总产值为450亿元,其中我国25669家检测机构全年的产值合计可能为300亿元,每家检测机构的平均年产值还不到120万元。
第三方检测行业步入成长快车道
事件性因素驱动,检测行业空间逐渐打开。作为理应对相关政府机构或者企业进行监督的职能部门,具有政府背景的检测结构显然无法完全给出公正独立的检测结论,而随着类似沧县地下水污染事件的陆续曝光,民众对相关检测的需求日益提升,对独立第三方机构的检测需求更是快速增长。我们预测,我国检测行业市场空间将由2012年约823亿上升至2015年1316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7%。
“去行政化”趋势已现,民营检测市场有望快速扩容。加入WTO后,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占全部检测市场的60%左右,独立第三方检测则占全部检测市场的40%左右,我国政府正逐渐放开对检测市场的监管。根据我们的测算,在国有检测机构让渡部分市场时,民营检测机构受益最大,每让渡1%即可以带来3.77%的增量。
深耕细作、全面布局,公司成为市场快速扩容的率先受益者。公司已成为我国第三方独立检测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多行业和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解决方案,是我国最大的民营综合性检测服务提供商,有望借助募投项目深耕生命科学检测业务,通过外延式并购拓展工业品检测服务,扩展检测业务链条。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