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3月份的国会研究服务(CRS)报告,在这次经济衰退期间,工模具制造商的紧缩幅度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的制造商,而现在他们正在千方百计招聘熟练技工。因此,他们可能没有足够多的员工来支撑愈演愈烈的制造业返回美国——一种称为“回岸(reshoring)”的发展趋势。
过去两年,制造业的复苏有力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但是,这种复苏动力可能会因为制造业中一个规模不大、饱受困扰的部门——工具和模具行业——面临的挑战而受到威胁。掌握娴熟技能的工模具制造者至关重要,他们生产其他制造商用来制造成形产品——从汽车挡泥板、洗衣机面板到装洗发水的塑料瓶和手机外壳——的工具和模具。
根据3月份的国会研究服务(CRS)报告,在这次经济衰退期间,工模具制造商的紧缩幅度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的制造商,而现在他们正在千方百计招聘熟练技工。因此,他们可能没有足够多的员工来支撑愈演愈烈的制造业返回美国——一种称为“回岸(reshoring)”的发展趋势。
非营利组织“倡导回岸(ReshoringInitiative)”的创始人HarryMoser表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难题。”它可能会延缓回岸的进程。
在过去几年中,一些美国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和福特汽车)已经把一些生产迁回美国。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包括中国不断上涨的工资水平、海外运输成本提高,以及为了满足美国客户缩短交货时间的要求。
随着汽车销量的飙升和经济不断回暖,工模具行业也在快速增长。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去年,该行业的工人数量增长了7%,达到98,000人,而整个制造业的总就业人数只增长了2%,为1,180万人。
全国工具与加工协会(NTMA)负责人DaveTilstone估计,在美国5,800家工具和模具企业中,80%的小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30人),都正在招聘1-5名工人。
新入行的工人通常要花4年时间学徒,出徒后每年可以挣6万美元。Tilstone说,“男女工人不需要上大学就能体面地谋生。”
与其他从事大批量生产的制造业工人不同,工模具制造者可能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加工出一个定制设计的、用于制造成千上万相同零部件的模具产品,如用于模压加工金属零部件(如汽车挡泥板和洗衣机面板)的冲压模具、用于成型加工塑料和陶瓷零部件(如汽车仪表盘和梳子手柄)的注塑模具等。
虽然现在大部分基本零件都用数控机床加工,但为了形成模具,工人们必须设计和组装这些零件,而且往往需要手工操作,这就要依靠工人高水平的判断力和精确度。
印第安纳州的Overton工业公司总裁RonOverton一直试图招聘大约10名工程师、机械师和工模具专家,这样他才能提高模具产量。他说,“我们失去了很多订单,因为我们的交货速度不够快。”他正在寻找的雇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数学和工科技能,并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许多素质较高的求职者都将制造业视为“夕阳产业”。目前,工模具行业正与社区学院合作,为高中学生提供培训,帮助他们设计建造比赛用的搏斗机器人。
工模具行业对熟练技工的严重依赖导致其每况愈下。该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6%,而整个制造业则为18%。因此,当美国制造商开始将工作离岸外包到低工资国家(如中国)时,工模具行业所受的打击更为沉重。国会研究服务报告指出,从1998年到2010年,倒闭的工模具企业达到36%,比整个制造业高出一倍;该行业就业人数减少了45%,而整个制造业则为35%。
在21世纪初和2008-2009年经济衰退期间,汽车产业的低迷滑坡对工模具行业造成了进一步冲击。传统上,工模具行业的产品大部分销售到汽车制造业。
Tilstone指出,除了受益于汽车产业的复苏以外,随着部分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设备行业的高档模具制造转移回美国(有些外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较差),工模具制造商正在获得新的业务。
越来越多的先进汽车和家电制造也在返回美国。最近,通用电气(GE)将高效节能热水器和冰箱的生产从海外工厂迁回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这对于为GE制造模具的Millennium公司是一个福音。在经济衰退时,该公司的员工从25人减少到10人,而现在增加到30人,其中有17名新工人专门为GE制造模具。
工模具行业在汽车行业以外的许多其他行业也表现不俗。例如,Overton工业公司从21世纪初开始为国防承包商、供暖设备和空调制造商制造模具。该公司2009年的收入下滑了25%,但2010年和2011年成为该公司形势最好的两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