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榜单,入选的130家企业都是中国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的骨干力量。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515亿元,突破1万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664.34亿元,同比增长22.05%。机械百强企业中,73%的入选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其中利润增速超100%的有12家企业;七成多(71%)有不同幅度增长,四成(40%)的企业以两位数增长,其中5家企业增长50%以上。2009年中国汽车大企业运营质量显著上升,产业结构继续优化。30家汽车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6万亿元,增长26.80%。实现利润1197.12亿元,大幅增长80.99%。
机械、汽车工业多数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大企业与世界同类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成长性和运营效率指标上都有良好表现,有些甚至超过了世界大企业水平,在某些行业,中国排头兵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与世界同类企业竞争的能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过渡依赖虚拟经济的增长模式受到很的冲击,西方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不是回到传统制造业轨道上,而是瞄准在高端制造领域,瞄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继续掌控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新兴发展国家充分利用其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我国制造业正处于高端封顶、低端挤压的双重被动局面。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特点、新情况,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推动制造业做强作大。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囊括其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从两年前的十大振兴规划出台,到未来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中国生产方式换代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对产业重点进行调整,主要基于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调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亟待升级,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成为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
中央在最近召开的五中全会上也已经明确,“十二五”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已经明确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包括了“高端装备制造业”。这对促进机械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确保明年行业平稳增长是非常宝贵的机遇。
日前,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0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在京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预测:明年机械工业将会实现由超高速增长向平稳较快增长的过渡,为“十二五”进入更为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开个好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明年机械工业的经济运行速度与今年相比将明显下降,产销增速估计将回落至15%左右,而利润增长速度的回落幅度将更大;尤其是明年一季度机械工业同比增速似不排除再现低点的可能。
2、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今年实现超常增长的行业明年发展速度将明显回落,但全年仍有望实现10%左右增长,输变电设备、水电设备等行业有望逐渐走出今年的低迷行情,呈现日渐上行的态势。
3、在经济运行速度正常回落的同时,机械产品结构升级将更为自觉,企业并购重组将更趋活跃,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势头将更为强劲,资金投入将日益转向研发试验领域,向基础瓶颈环节的冲击力度有望逐渐加大,外贸出口升级步伐加快,进出口贸易经艰苦努力可能基本平衡,我国在国际同行中的地位有望继续提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