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机床工业60年发展两大阶段总结

    中国机床工业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後逐步发展起来,对过往经验教训予以科学的总结,对我们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金融危机中继往开来、谋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机床工业的60年可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後的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特色,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作为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亲历者,作者总结了其中值得品味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未来机床工业发展有所借监。

    当今,世界机床工业是一条无形战线,竞争异常激烈,其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发展之基础,事关国家富强和未来命运。

两大阶段发展情况综述

    机床本身有其特点与客观发展规律,属於现代复杂生产工具范畴,同时它又属於应用技术,其加工工艺、设计、制造和使用,既有基础理论(刚度、热变形、振动、精度等),又有应用技术(布局、传动、控制等),是人类科技知识与生产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结晶。

    回顾中国机床工业六十年中的曲折发展,可分成两大阶段来考察:第一阶段为建国後的30年(1949~1979年);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後的30年(1980~2009年)。

1.建国後三十年在第一阶段,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才缺乏、科技落後,在政治、经济上还外受封锁、内部闭塞,各方面条件很差。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政府领导层头脑清醒、谦虚谨慎。在当时苏联政府帮助与大批苏联专家指导下,用苏联图纸逐步生产一些手动普通机床,供应生产急需。

    为了建立强大的机床工业全局,我国陆续发展了“18罗汉厂”,成为机床、工具生产骨干中坚力量。随後又逐步成立了7个综合机床研究所、37个各类机床的专业研究所,引导有关企业发展先进技术和先进机床。

    由於工作扎实,在正确的科技知识指导下进行,在1950~1957年的短短8年中,为中国整个机床工业的布局、生产、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是前30年、甚至整个60年中的黄金时期。

2.改革开放後三十年

    在第二阶段,吸取了过去3年大跃进、十年文革之惨痛教训,采取改革开放国策,逐步走上科学地生产机床、发展机床工业的道路。

    借改革开放之春风,到1980年,我国先後引进日、德、美数控系统,并导入各类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进行合作生产。边仿、边学、边造、边用,得益於逐步掌握了数控机床的一些技术、特点与发展规律,发展比较迅速。

    在2006年以後,政府又提出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品种。

    中国的数控机床在这30年中,获得了技术和产量上的迅猛发展,并运用到各行业用户中。国产品还争相出口,并在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都有亮相,成绩显着。特别是在中国国际机床展上,新品种琳琅满目,一届更胜一届,堪与国际先进设备媲美。

第一阶段发展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1.主要经验

a.尊重规律,重视人才和科研,夯实基础

    在建国初期,政府决策者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秉承“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原则,思想上尊重科技客观发展规律,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重视专家、人才和科研,添置各种专业先进试验仪器设备。

    此间,机床工业的十八罗汉厂、7个综合机床研究所,37个专业研究所也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我国业界并深入系统地掌握了有关技术关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强大的骨干和技术核心作用,例如现今北京机床研究所掌握的先进的超精密机床技术,就是建立在以往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科研工作之上所得到的成就。

b.结合急需,成立专项,组织攻关

    在这期间的重大专案有“高精度机床战役”(1960~1965年),“二汽设备战役”(1966~1972年)。1960年国防尖端、精密机械工业急需13种高精度机床(座标镗床、座标磨床、齿轮磨床等)。中央高度重视,规划周密,措施得力。到1965年,发展了高精度机床7大类24个品种,年产能力500台,供应国家急需。技术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成绩巨大。

    “二汽设备战役”是在文革时期为备战、发展汽车工业而组织,对高效自动化机床、自动线进行了攻关。用4年左右时间,为二汽建厂提供了46种7,664台高效自动化机床、组合机床自动线35条、回转体零件加工自动线6条,使二汽设备品种的自给率达95%。

2.主要教训

    1958年开始的3年大跃进,各地竞相发展机床,忽视质量而一味追求数量。1976年抽查时机床合格率仅60%。这造成了我国机床拥有量落後,危害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整个的第一阶段中,整个机床工业普遍存在重主机、轻配件;重基型、轻变型的现象,对科研工作忽冷忽热,盲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也曾发展数控机床,全国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大起大落,终因技术不过关而被迫偃旗息鼓。

第二阶段发展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1.主要经验

a.开放市场,学习国外经验,仿创结合

    1979年6月,宁江机床厂率先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直接接受国内外用户订货,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供求双方互不见面的做法。1980年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整个机床工业加强了对广大用户和国外机床工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宁江机床最新成功研制的国内首台零传动卧式数控滚齿机YK3610,於今年初通过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的鉴定。通过在四大国际机床展展出先进产品,在技术上得以与国际水平切磋、提高。特别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於1989年创办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更飞速跻身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媒体对国内机床市场需求的报道和对世界机床市场变化的分析,也有效促进了业界人士对国内外机床市场需求的了解。

    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合作生产各类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测量、附件等,在仿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并在掌握设计、制造、使用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仿创结合。例如:复合加工数控机床、5轴联动控制加工中心、各种环保机床、以及许多大型、重型、高精度机床,都是这样逐步发展出来的成果。

b.政府加强领导正确决策

    自2006年以来,政府进一步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战略性地位,加强领导,并强化了对机床企业的视察指导。在该年度,《国务院关於加速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其後,发改委又制定出《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10年,数控系统自主产权要占数控机床总量的75%;功能部件配套自给率达60%以上;国产数控机床要占领国内市场的50%以上。

2.主要教训

a.现状分析不足,长远规划缺位

    长期以来,中国对机床拥有量的现状和需求,缺乏全面而正确的统计数字与分析,在配合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的发展方面,缺乏紧密跟踪和切实的推进,这不符合整体机床工业发展的目的与客观发展规律。

    说到底,机床工业各种产品的发展,其目的是针对工业需要的不同零件种类和批量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加工工艺、精度、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如果对拥有量缺乏统计分析,就会形成盲目发展、盲目赶超的窘况。

    而在中国,手动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比例并不配套,总体而言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如果不深入分析,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抓数控机床,则容易发生与全局脱节的情况。只有局部和全局配合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协调进行,才能有更佳效益。

b.基础软弱,关键技术不掌握

    即使是中国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之後,仍需承认的是,在人才、科研、质量、合作等方方面面上,仍然不能算是做得很到位:缺乏专业程度高的专家、人才,科研工作在深入度、系统化、细致程度上还需下苦功。原先的7个综合机床研究所,现已演变为普通企业,失去了“参谋、攻坚、组织、服务”四大作用,很难发挥以前的威力。

    而在主机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间的协同发展,尚缺乏紧密配合,机床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尚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长期仿制国外产品,中档产品的质量并不过硬,基础也谈不上很稳固,因此就很难进一步发展高档产品。

    创新配套件不过关,主机技术就难以实现“成套、创新、先进”,出现了在技术链、生产链乃至供应链方面的脱节松散。

展望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机床竞争的“战场”,今後,中国工业化发展对先进机床的需求无疑将越来越高。深刻认清机床的特点、发展规律,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战略性地位,应考虑到为之奋斗的长期性。切实进一步加强政府正确领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个体、集体战斗的交互作用。

    “人才、科研、质量、创新、合作、信誉”是机床工业能否成功发展之“要害”。应该看到,中国机床工业的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对此应有自知之明,高瞻远瞩并切实解决,才能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功!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blueai.net.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拉曼聚焦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 23-08-04
  • “您知道吗”完结篇|雷尼绍光栅高级诊断工具ADT系列的妙用
  • 23-08-04
  • 欢迎走进为您专属定制的“技术之家 ”
  • 23-08-04
  • 数字化时代仿真教学,真实模拟机床让实训更简单
  • 23-08-04
  • 车身间隙面差高效精确测量,助力汽车感知质量提升
  • 23-08-04
  • INTEGREX i-630 V | 难切削复杂盘类零件的加
  • 23-08-04
  • 联合磨削集团在 2023 年汉诺威 EMO 展会上展示产品亮点
  • 23-08-03
  • 株洲钻石参展2023世界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
  • 23-07-31
  • QC20系列球杆仪|为二手机床交易“保驾护航”
  • 23-07-31
  • 走进雷尼绍|最新市场动态
  • 23-07-31
  • 服务专栏|3min带你了解工业CT设备使用的关键要求
  • 23-07-31
  • 蔡司医疗行业质量创新技术交流日成功举办
  • 23-07-31
  • PolyWorks|AR™ 2023新的突破
  • 23-07-28
  • PWCL2023 Workshop1回放:混合现实:自激光跟踪仪以来,大尺寸3D测量领域里的最重大进展
  • 23-07-28
  • 海克斯康受邀出席202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
  • 23-07-28
  •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工商联主席王随莲带队调研海克斯康
  • 23-07-28
  • 海克斯康关节臂测量技术问世50年感恩回馈
  • 23-07-28
  • 服务专栏| 零件检测从2天到2小时,看看这家德国公司做对了什么…..
  • 23-07-27
  • 赋能高质量发展,自动化加快测量周期
  • 23-07-27
  • 客户成就 | 蔡司光学测量,为高品质卫浴带来全新可能
  • 23-07-27
  • 分享到

    相关主题